2004年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13: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2004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族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緊緊圍繞“消除貧困、富民強省”和“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兩大歷史任務,群策群力,開拓進取,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好勢頭,保持了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斷得到實惠的好勢頭,保持了社會穩定、各族人民團結和諧、積極奮進的好勢頭。
一、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省生產總值465.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3%;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達到8606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2%。 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全省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特色經濟發展活力旺盛,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貢獻繼續增大,第一產業增加值57.8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7.0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0.8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 、16.4% 、10.2%, 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13.0 :46.5 :40.5轉變為12.4 :48.8 :38.8;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繼續增強,工業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向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推進,資源開發步伐加快,總體產出效益提升。落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政策措施,所有制結構中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增加。 二、農業和畜牧業 全省“三農”工作力度加大,農牧業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制定和落實了“兩減免、三補貼”等七項支農惠農政策,以更有力、更直接、更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三農”工作,實現了農牧業增產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結構調整促進了特色種植養殖業、訂單和設施農牧業的發展,規模效益不斷上升;退耕還林還草和退牧還草工程穩步實施,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取得了新成效。 種植業獲得好收成。農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向銷路好、收益高的特色品種調整優化,總產量和畝產量均比上年提高。糧食種植面積24.47萬公頃(367.05萬畝),比上年減少1.3%;總產量88.47萬噸,比上年增產1.9%;畝產量由上年的233公斤提高到241公斤,增產3.4%。其中,特色作物馬鈴薯種植面積6.78萬公頃(101.70萬畝),比上年增長3.2%,總產量29.03萬噸,增產2.9%;豆類種植面積4.01萬公頃(60.15萬畝),比上年增長 1.0%,總產量 10.75萬噸,增產20.4%。油料種植面積15.98萬公頃(239.70萬畝),比上年增長5.1%,總產量28.89萬噸,增產10.3 %,畝產量由上年的115公斤提高到121公斤,增產5.2%。蔬菜種植面積2.51萬公頃(37.65萬畝),比上年增長3.9%,總產量78.44萬噸,增產1.7%。油料、馬鈴薯、蠶豆、藥材、花卉、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比重上升。全年完成訂單農業面積3.3萬公頃(49.5萬畝),新增設施面積333公頃(4995畝)。無公害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示范區、標準化基地建設規模擴大,制種面積發展到2.1萬公頃(31.5萬畝)。 畜牧業產出效益提升。全省堅持合理利用優勢資源,培育產業化經營實體,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同時加快了西寧及海東良種肉羊、青南與環湖藏羊牦牛等7個優勢畜產品產業帶建設,實施了退牧還草、禁牧減畜工程,畜牧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草食牲畜出欄率達29.94%、商品率為24.49% ,分別比上年提高0.81和 0.75個百分點;年末草食牲畜存欄總數2216.54萬頭(只),比上年下降0.05%;全年肉類總產量24.80萬噸,比上年增長4.8 %,其中,牛肉產量7.29萬噸,增長2.8%,羊肉產量8.84萬噸,增長4.1%。羊毛產量1.77萬噸、牛奶產量22.7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3%和2.8%。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穩步實施。全年完成人工造林種草合格面積7.93 萬公頃(118.95萬畝),其中,造林面積5.24萬公頃(78.6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合格面積7.06 萬公頃(105.9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36萬公頃(20.4萬畝),退耕還草0.46萬公頃(6.9萬畝),荒山造林3.01萬公頃(45.2萬畝),荒山種草2.23萬公頃(33.5萬畝)。落實退牧還草任務,禁牧、休牧113.7萬公頃(1705萬畝)。 漁業資源合理保護工作加強。全年水產品產量0.11萬噸,比上年下降15.4%。 農田水利建設態勢看好。年末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水澆地面積)為18.03萬公頃(270.45萬畝);年內完成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積2.03萬公頃(30.4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14萬公頃(2.1萬畝)。解決了30.6萬人、185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困難。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及湟水河治理工程、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得到落實,農村牧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省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步伐加快,工業企業在深化改革、資本整合、園區建設、完善監管體制的過程中,生產保持高位運行,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達158.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2.45億元,增長24.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110.46億元,增長24.8%。按登記注冊類型分,規模以上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04.55億元,增長25.3%;集體企業增加值1.32 億元,增長5.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3.96億元,增長48.9%。按輕重工業分,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8.46億元、重工業增加值123.9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2%和 25.8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規模以上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10.26億元,比上年增長9.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24.29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13.52億元,比上年增長57.7%,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0.89億元,比上年增長46.8%。全年四大支柱產業創造增加值70.75億元,比上年增長34.9%,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24.81億元,增長15.1%,水力發電業10.34億元,增長66.8%,有色金屬業26.52億元,增長31.8%,鹽化工業9.08億元,增長84.3%。四大優勢產業創造增加值42.75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冶金工業38.00億元,增長25.4%,醫藥制造業0.83億元,增長27.0%,畜產品加工業0.89億元,增長16.3%,建材工業3.03億元,增長17.7%。 適銷對路產品增加。全年生產原煤418.75萬噸,比上年增產31.4%;天燃氣18.35億立方米,增產17.8%;原油222.02萬噸,增產0.9%;發電量173.44億千瓦小時,增長30.2%,其中水電111.01億千瓦小時,增長60.2%;鋼47.23萬噸,減產1.0%;十種有色金屬60.66萬噸,增產39.1 %,其中鋁55.94萬噸,增產39.6%;水泥343萬噸,增產13.6%;硫酸6.48萬噸,增產18.5%;純堿7.66萬噸,增產33.8%;燒堿1.07萬噸,增產8.1%;化肥147.63萬噸,增產64.6%,其中鉀肥145.68萬噸,增產65.7%;中成藥433噸,增產48.9%;原鹽82.63萬噸,增產24.5%;輕革 13.41萬平方米,增產46.6%;乳制品1.06萬噸,增產3.3倍。 產銷銜接狀況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8.43%,比上年提高0.83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產銷率為87.9%,下降7.1個百分點,重工業產銷率為99.2%,提高1.4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銷率達99.5%,提高1.8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為99.1%,提高1.5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企業產銷率達99.9 %。全年完成工業品出口交貨值17.87億元,比上年增長4倍。 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70.51,比上年上升49.87點;全年實現利潤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倍;虧損企業減虧額2.03億元,扭虧增盈取得顯著成效。 建筑業生產不斷增長。全年建筑業創造增加值68.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4%。全省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 418個,比上年增長12.7%。其中,二級及以上企業113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99個。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47.09萬平方米,其中實行投標承包面積366.48萬平方米,占82.0%。 四、固定資產投資 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積極調整投資方向,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基礎進一步改善。 投資總量增加。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8.06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按城鄉劃分: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98.38億元,增長12.3%,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9.68億元,增長1.4%。按計劃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206.46億元,增長8.7%;更新改造投資51.61元,增長25.9%;房地產開發投資26.24億元,增長17.6%,其它投資7.44億元,下降3.5%。按投資類型劃分: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233.26億元,增長2.8%;民間投資75.76億元,增長38.6%;港澳臺及外商投資9.05億元,增長1.5倍;民間投資、港澳臺及外商投資領域和規模繼續擴大。全省完成國債項目投資36.25億元。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省用于優勢資源開發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項目投資增大,改善發展“瓶頸”的各項重點工程建設保持良好態勢。全年四大支柱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35億元,比上年增長65.4%,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28.78億元,增長50.8%;水力發電業投資46.01億元,增長1.22倍;鹽化工業投資13.20 億元,增長27.1%;有色金屬工業投資21.36億元,增長34.6%。四大優勢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黑色金屬開采及加工業投資4.81億元,增長1.46倍;醫藥制造業投資5.14億元,增長1.63倍;畜產品加工業投資1.60億元,增長61.1%;建材工業投資3.07億元,下降59.1%。西寧至蘭州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西寧至大通、西寧至塔爾寺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相繼建成,公伯峽水電站兩臺機組并網發電。西寧南北過境公路、拉西瓦水電站、玉樹通電工程、青海堿業90萬噸純堿項目、西臺鉀鋰硼綜合開發、西寧機場航站區擴建及一批煤炭、電力、交通、城鎮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全省新增公路通車里程36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公里;新增電源裝機容量69.13萬千瓦。全年基本建設新上項目1417個、竣工項目1252個。一批重點項目開工投產,增加了經濟發展后勁。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5.60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國有經濟26.41億元,增長10.2%;集體經濟10.98億元,增長11.6%;個體經濟57.96億元,增長11.6%;私營經濟13.47億元,增長17.7%;其它經濟6.77億元,增長23.6%。按城鄉分:城市的消費品零售額74.95億元,增長13.3%;縣及縣以下(農村)的消費品零售額 40.65 億元,增長11.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94.51億元,增長13.4%;餐飲業18.10億元,增長10.1%;其它行業2.99億元,增長5.1%。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零售額22.33億元,增長12.3%(批發企業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年零售額在500萬元及以上統稱為限額以上企業);其中,通信器材類零售額0.06億元,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38億元。 物價總水平上漲。全省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2%,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升2.1%,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升5.5%。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6.5%,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3.9%、肉禽及其制品上漲13.9%、蛋上漲 18.9%、水產品上漲15.5%、鮮菜下降10.5%、鮮果下降3.2%;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2.4%;衣著類價格上漲2.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下降0.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0%;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1.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6%;居住類價格上漲2.4%;服務價格上漲4.8%。商品零售價格上升2.6%;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11.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8.5%;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升2.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9.2%。西寧市區房地產價格水平上漲3.5%,其中,房屋銷售價格上升4.0%;土地交易價格上升6.1%;房產租賃價格上升0.4%。 六、對外經濟貿易 全省對外經濟貿易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和經貿交流活動富有成效,與東部地區的交流與協作取得新進展,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成果豐碩。 進出口貿易躍上新臺階。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5.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7%。其中,出口額4.55億美元,增長66.0%,進口額1.21億美元,增長85.0 %。在出口額中,一般貿易出口2.60億美元,增長35.2%,加工貿易出口1.94億美元,增長1.4倍。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0.30億美元,中國香港0.51億美元,日本1.30億美元,韓國0.84億美元,俄羅斯0.01億美元。在進口額中,機電產品進口0.50億美元,增長1.82倍,高新技術產品進口0.12億美元,增長1.36倍。 招商引資數額增加。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52 個,其中:農、林、牧、漁業6個,采礦業6個、制造業16個,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個,房地產業9個,居民服務和其它服務業3個。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3.53億美元,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14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2.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0%。引進省外資金到位73.75億元,比上年增長30.8%。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不斷增強。全年運輸和郵電業創造增加值36.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客貨運輸全面增長。全年交通運輸業共完成貨物周轉量 139.47 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9.1%。其中,鐵路84.86億噸公里,增長11.6%;公路45.31億噸公里,增長5.9%;民航0.04億噸公里,增長62.8%。全年完成貨運量6655.93萬噸,比上年增長9.2%。其中,鐵路1308萬噸,增長19.7%;公路5136萬噸,增長7.1%;民航0.23萬噸,增長53.3%。全年完成旅客周轉量45.12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1.5%。其中,鐵路18.63億人公里,增長13.6%;公路23.20億人公里,增長6.7%;民航3.29億人公里,增長40.6%。全年客運量4600.9萬人,比上年增長7.2%。其中,鐵路385.5萬人,下降5.5%;公路4193.0萬人,增長8.3%;民航22.4 萬人,增長41.8 %。2004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28059公里,增長15.1%,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71公里,增長44.9%。 郵電業務進一步擴大。全年郵電業務總量達26.39億元(200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23.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63億元,增長6.0%;電信業務總量24.76億元,增長24.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2.98萬戶,比上年增長21.9%,其中:城市固定電話用戶76.28萬戶,增長17.8%,鄉村固定電話用戶16.70萬戶,增長45.2%。本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16.72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16.77萬戶,增長16.4%,其中本年新增移動電話用戶16.47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上升到38.9%,互聯網用戶和網民俱增。 旅游業發展加快。創建西寧優秀旅游城市、全力打造“夏都”品牌,成功舉辦第三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民族文化旅游節”等旅游宣傳活動豐富多彩,旅游業發展形勢喜人。當年全省國內旅游者509.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1%;國內旅游收入19.49億元,比上年增長36.9%。接待境外入境游客2.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3.3%,其中,外國人1.23萬人次,港、澳、臺同胞1.66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91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3.2%。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增收渠道不斷拓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增加;金融和保險事業穩健發展,服務功能繼續完善。 財政收支增長較快。全省完成一般預算收入5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6.89億元,增長11.9% 。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37.33億元,增長12.5%;其中,教育支出 15.37億元,增長21.7%;社會保障支出16.17億元,增長13.5%;林業支出和專項支出成倍增長。 金融保持平穩運行。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07.54億元,比年初增加63.18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13.8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03.76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7.9%和14.6%。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299.2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9%。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21.92億元,比年初增加64.0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18.46 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386.93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2.1%和13.0%。發放人民幣消費貸款20.82億元,比年初增長27.3%。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全年獲得保費收入7.37億元,其中,壽險收入3.58億元,財產險收入 3.19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0.60億元。年內各類保險賠付額2.47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其中,壽險給付0.52億元、財產險賠款1.72億元,分別增長41.6%和31.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給付0.22億元,下降7.8%。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省有研究生培訓單位6個,招生數320人,在學研究生618人,畢業生84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9所,招生數0.95萬人、在校生2.95萬人、畢業生0.58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2%、12.8%、21.6%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1所,招生數0.72萬人、在校生1.87萬人、畢業生0.55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6倍、80.3%、18.1%;普通高中143所,招生數3.48 萬人、在校生9.21萬人、畢業生2.0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6.2%、15.0%、17.6%;初中學校364所,招生數7.71萬人、在校生22.32萬人、畢業生6.31萬人;普通小學2995所,招生數9.91萬人,在校生51.26萬人,畢業生8.0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數338人,在校生238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70萬人,比上年增加0.30 萬人。全省“普九”覆蓋率達8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掃盲工作獲國際掃盲獎“世宗國王獎”;高校布局和結構不斷優化。 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支出5758萬元,比上年增長49.5 %,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支出864萬元,增長1.5%。組織實施了223項科技項目,其中完成了6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社會招標。全省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22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12項,應用技術成果94項,軟科學成果16 項。 全年專利申請124 件;授權專利70 件;簽訂技術合同327 項,成交金額1.28億元。全省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94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2個,天氣雷達觀測站點4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10個,地震臺站15 個,地震遙測臺網4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年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4個;文化館43個,公共圖書館38個,博物館16個,檔案館56個;廣播電臺4 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8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上升為86.4%;電視臺8 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提高到92.0%,有線電視用戶27.40萬戶。全年報紙出版量3220萬份;期刊(雜志)出版量105萬冊,圖書出版量968萬冊(張)。 衛生事業發展加快。省、州、縣三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基本建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重大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農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已覆蓋農牧民200萬人,參合率達87%。年末全省擁有各類衛生機構5677 個,床位數1.65萬張,其中,醫院130個,床位數1.40萬張;鄉鎮衛生院405個,床位數 0.21萬張;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 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5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8個。全部衛生技術人員2萬多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 0.91萬人,注冊護士0.62 萬人。 體育事業充滿生機。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和“環青海湖民族體育圈”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升級后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獲得圓滿成功。全年全省優秀運動隊中共有246人次參加了國內外比賽,17人次獲第一名,16人次獲第二名,22人次獲第三名,平世界記錄1項。體育對外交流繼續擴大,接待來青登山、探險、考察等人次增加。城鄉各地群眾性體育健身、體育競賽活動廣泛開展,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個亮點。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全面推進。年末全省環境保護系統人員數為655人,比上年增長5.6%;各類環境檢測站20 個,比上年增加2個;擁有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地區和單位2 個;自然保護區 8 個,面積2060.83萬公頃(30912萬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8.5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面積2052.25萬公頃(30784萬畝)。當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37 個,項目總投資2467萬元。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得以提高,建成的煙塵控制區、環境噪聲達標區發揮作用良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全省各地嚴格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少生快富”、“獎勵扶助”工程啟動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87‰,控制在10‰以內。年末全省總人口538.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7.51萬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到38.53%;鄉村人口331.09萬人。全省男性人口276.43萬人、女性人口262.17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32%和48.68 %。0―14歲人口125.60萬人、15―64歲人口381.30 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31.70 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23.32%、70.79%、5.89%。全年出生人口8.75萬人,出生率為16.32‰,比上年下降0.62個千分點;全年死亡人口3.46萬人,死亡率為6.45‰,比上年上升0.36個千分點;全年凈增人口4.80萬人,比上年少增0.4萬人。 勞動就業工作成績顯著。年末全省就業人員達293.26 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94.12萬人,比上年增加3.80萬人,增長4.2%。全年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1.0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9.67元,比上年增長8.7%;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004.59元,比上年增長10.3%。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由上年的36.8%、49.1%下降為35.7%、48.5%,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在39個縣的179個貧困村整體推進扶貧開發,11.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 社會保障力度全面加大。年末參加養老保險人數58.5萬人,比上年增長3.5%,其中,職工42.0萬人,離退休人員16.5萬人,分別增長3.7%和3.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 33.1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1 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60.1萬人,比上年增長7.7%,其中,職工40.6萬人、退休人員19.5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2.0萬人;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20.1萬人。啟動實施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16萬人。全年投入救災救濟資金1.25億元,對102萬災民進行了救濟。建立農村牧區特困人口救助制度,對20.75萬特困人口實施了基本生活和大病救助。各項社會福利業、各種社區服務業健康發展。 注: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或預計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