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上揚--是金雞報曉還是半夜雞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14:01 證券時報 | |||||||||
春節之后,CBOT大豆、小麥、玉米以及棉花在國際基金的追捧之下,出現了劇烈的上揚行情。去年世界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價格一直籠罩在超紀錄增產的陰霾之下,因而當面對農產品價格如此排山倒海般飛漲時,這多少讓人有點意外。在雞年開始的時候,此次農產品的全線上揚是金雞報曉呢還是半夜雞叫? 在對農產品基本面再次梳理之后,一度被忽略了的一個重要的
大豆:面對著低迷毫不畏懼 2005年的中國到底要進口多少大豆?2004年10月時,市場普遍認為該年度中國從美洲進口大豆的總量不會超過1800萬噸,但是,到了2004年末,中國已購買了近2000萬噸美國大豆,比上年超過200多萬噸。 截止2月17日,本市場年度迄今美國大豆累計出口裝船量為2063.46萬噸,去年同期為1910.59萬噸。中國已累計裝運美國大豆931.45萬噸,去年同期為750.91萬噸。通過美國大豆的累積銷售量和總體出口目標的對比來看,美國完成本年度的大豆出口任務應當輕松,而此時中國大豆進口的“大口袋”只裝滿了一半,另一半要轉向南美。日本和歐盟每年的大豆進口量穩定在2000萬噸左右,那么南美必須有近1000萬噸的大豆才能撐起中國需求的這只大口袋。所以在旺盛的中國需求面前,南美的大豆生產就顯得十分關鍵,這無怪巴西南部的天氣一有風吹草動,大豆價格則應聲而起。 美國瑞富(Refco)預計2004至2005年,中國的大豆進口將會在2250萬噸左右。正所謂旁觀者清,事實正一步步接近預測。 棉花:中國需求讓蹦床開始起跳 隨著30年的國際紡織品配額制度被打破,中國的棉花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但中國的棉花生產體制尚未完全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由于中國棉花生產尚沒有形成類似于發達國家的補貼和扶植機制,因此中國棉花生產能力依然十分脆弱。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在價格作用下彈性很大,由于沒有切實的扶植措施相配套,穩定棉花種植面積仍是管理層面的一廂情愿。從近期各省市的植棉意向調查結果看,今年預計各產區植棉面積減幅在15-20%之間。這種當年產量與來年種植面積之間的“翹翹板”現象注定要在今年重新出現,中國種植面積的預期減少和需求的增加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聯想,靈敏的美國基金在紐約棉花市場上大力翻多。 除了生產和消費之外,還需注意的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即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和國內外棉花價格聯動效應。與大豆、小麥不同的是,中國棉花需求的最終消費端不在國內,一大部分的棉花最終形成紡織品出口國外,中國棉花最終的消費市場是全球性的,這為中國的棉花消費拓展了廣闊的空間。另外中國的軋花能力每年為2000萬噸,而世界棉花總產也就是2000多萬噸,即中國若所有的軋花產能開啟,可以將全世界的棉花軋一遍。 預計與往年一樣,中國棉花進口的行為將拉動國際棉花價格,這種互動效應在2003-2004年的大豆和基本金屬市場上表現得非常明顯,而棉花將步其后塵。 小麥:仍需天上掉餡餅 由于2004年國內糧食新增供給量加大,國內糧食產需缺口縮小,小麥產需缺口由上年的1750萬噸縮小到今年的1300萬噸左右,但供需缺口仍然較大,國內小麥庫存量特別是周轉庫存量與前幾年相比仍然呈下降趨勢,因此,今年國內小麥供需關系仍處于緊張的平衡狀態。 目前中國的小麥生產仍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養活十幾億中國人仍需“天上往下掉餡餅”,所以以后一個時期的天氣仍很關鍵。 2005年國家將繼續動用庫存彌補缺口,另外國家將通過進口來平衡國內小麥市場,但如果進口量太大的話,這又有一個拉動國際源頭價格的矛盾在里面。 中國需求已在更深層次上影響世界商品價格,比如在全球能源供應結構、貨幣匯率、原材料資源的占有等等方面。全球農產品價格的暴漲背后有中國旺盛的需求在支撐,這使得我們對未來農產品的價格的前景充滿了對黎明的憧憬和向往。曾有國際市場分析家感嘆,在所有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之中,只有中國的需求深不可測,這也折射出中國需求的旺盛。入世后的中國正在改寫世界農產品價格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