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失真說沒有根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0:15 證券時報 | |||||||||
最近,業內與學術界有不少關于中國CPI是否失真,是否應該把房地產價格計算進CPI的討論,身為債券研究與投資的一線人員,我覺得應該厘清以下幾點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當前中國的CPI數據。 學者易憲容提到,“CPI應該是民眾能夠切身體會到的東西,明明是身邊的消費品天天在漲價,電費在漲、車票價在上漲、蔬菜價在漲等等,而統計部門出
在此,我們必須認真理解一下CPI與扣除能源與食品的核心CPI的區別,能源與食品的價格都隨著季節等因素波動較大,所以在國際上往往把扣除能源與食品的核心CPI作為通貨膨脹的衡量標準。回顧一下2004年中國的情況,食品價格對CPI的上漲貢獻率達到85%,如果扣除這部分,核心CPI價格指數僅僅上漲了0.6,當然這里所說的所謂核心CPI還是包括了其分布在居住與交通通信類別里的部分能源價格,其中就有原文中所提到的水電煤氣的上漲。 2004年,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手機在跌價,家電在跌價,汽車在跌價,服裝在跌價......在70%以上的商品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多數消費品均在跌價,所謂通貨膨脹并不像很多人形容的那么恐怖。 再次,易憲容還提到,由于房地產交易額、租金等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以上等原因,房地產價格應該計算在CPI中。在此,必須弄清兩個問題: 其一,何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它是指國民經濟各行業直接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總額。統計時調查對象包括有零售業務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農業生產者,而這當中根本就不包括對商品房的銷售,更無從談其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問題。 其二,毫無疑問,房地產對人民生活影響重大,但這是否可以成為把房地產價格也計算到CPI數據中的理由? 任何一個國家的統計核算中,房地產都是被視為一種投資品,比如,美國勞工局的定義就明確指出,“CPI構成中不包括以下投資品,如股票、債券、房產和壽險(他們是與儲蓄相關,且不是日常需要支出)。”而我們在這里談論的確實只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而決非投資品價格指數。如果按照易憲容的說法,那么近幾年來的股票市場熊市與去年的債券市場的大跌是否也應該記入CPI?如果那樣,那么我們豈不是一直在忍受惡性通貨緊縮? 再退一步,暫且把房地產視為一種消費品,那么應該記入CPI的一個什么價格呢?房產總價?每月的房租?還是分期付款的月供?如果是已經占有房產所有權的人,就不需要考慮他們這塊的消費;而分期付款買房子的人則一旦加息,才會給他們帶來月供的提升(類似租金的提升);而沒有房子的人則算房租的價格。顯然房產作為一種投資品難以與消費品混為一談,也不必非得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中把房價也拉進去。對此,各國統計部門已經有過充分的論證與研究,只把租金(或類租金)算在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居住”一類里。這種設計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除了CPI,許多學者也用另外一個宏觀經濟統計指標對通脹壓力進行監測,那就是GDP縮減指數。它是按當年價格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和按可比價格(不變價格)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之間的系數。如2004年我國GDP縮減指數為6.9%,大大高于2003年2.2%的水平。這說明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壓力確實很大,但并不意味著中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因為這個指標只有在投資品價格的上漲會較快傳導至終端消費品的時候才更為有效,而中國的情況似乎并不盡然。 去年以來,一直有人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大加議論,但筆者認為其算法與準確性無可厚非,在與一些在估算CPI一線的研究人員交流以后,大家也一致認可。中國CPI沒有失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