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派記者 李芃 發自北京
在浙江省代表團于3月5日晚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劉奇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除了浙江省省長呂祖善,他是被記者的問題“轟炸”最厲害的一個。因為他的頭上,頂著“溫州市市長”這個頭銜;而溫州市的頭上,則籠罩著“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的光環。
一直到今天,當爭論和贊美都已經平息的時候,還是有人不斷地追問“溫州模式”這個曾經熱得發燙的名詞。劉奇面帶微笑再次給大家作了個總結,一口氣用了四個名詞:“民營經濟”、“走出去經濟”、“兩頭在外經濟”、“集群經濟”。他說,溫州的產業集群非常發達,許多產業的上下游都形成了有機的產業鏈,這樣一是可以發揮集聚效應,二來也創造出了良好的營商氛圍。他說,所謂集群經濟不是企業的簡單集中,而是依據產業鏈而構建起的有機整體。
劉奇坦言,目前溫州模式也到了提升的時候。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溫州正在努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產學研結合、生產生活結合的經濟有機整體,成效相當明顯。
劉奇說,過去溫州企業單打獨斗的比較多,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聯合,而這種規模效應一旦顯現出來,產業集群模式將在溫州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很明顯,溫州模式正在不斷的提升中獲得新的活力,為溫州經濟譜寫著新的篇章。這種成就,也從溫州對城市升級的需求中體現出來———據悉,在這次浙江團帶來的全部89個議案中,其他88個議案都是建議制訂或修改法律法規的,惟一的例外就是“關于把溫州設為‘較大的市’的議案”。據悉,這份議案的主要意思是建議把溫州設為“副省級城市”。劉奇告訴記者,上述議案溫州市已經提了多年了,這是根據溫州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而提出的。溫州的發展使它擺脫了早先人們對它的成見,憑借自身經濟發展的魅力,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矚目。
然而它的地位也有一絲尷尬:溫州至今還不是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成員———也就是說,掛在人們嘴邊的約定俗成的“長三角”概念,并不包括溫州。在這一點上,溫州甚至落在了臺州的后面,對此劉奇表示,加入長三角不求形式,關鍵是看在經濟、人才等各方面如何接軌。劉奇很肯定地告訴記者,溫州與長三角的關系已經“很緊密”了。
正如劉奇所說,“溫州模式”已被時間和實踐證明了是“非常適合”溫州的。“非公經濟36條”已經公布,充滿活力不斷提升的溫州還將被一次又一次地聚焦。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3月07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