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李榮 發自上海
記者近日從有關方面獲悉,上海市政府已表示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快盤活工業開發土地的存量,對已經批準但兩年以上仍未開工建設的工業開發區,要堅決收回土地。
目前上海制造業的發展重心已轉向郊區。占上海陸域面積九成以上的郊區目前正在實
施土地集約、產業集聚、居住集中的“三個集中”戰略,其中工業的布局正加快向高質量的園區集中。
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最近在一次大會上表示,要逐步削減鎮、村工業點,對村級零星工業點和生態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及基本農田保護區周邊的工業區、工業點要加大整合力度。鼓勵鄉鎮和村以投資、入股等方式參與臨近工業園區的開發和建設,實行股份制。凡兩年以上未開工建設的已批準的工業園,要堅決收回其土地。
工業開發土地的清理已在上海郊區全面展開,不少地區都已建立項目評估和督查體系,對投資質量差、投資量不足或長期“開而不發”的項目,或是督促限期提升投資質量,或是實行項目退出。記者在上海主要的新興工業開發基地嘉定區了解到,在開發區的集中清理中,這個區去年一年已把工業區數量從19個減少至7個,面積從1.26萬公頃減少到8700多公頃,提高了土地集約化水平。“招商引資”也正在轉向“招商選資”。據統計,去年3月份到目前,嘉定區已有近70個投資項目被淘汰,引資質量明顯提高,外資平均單個項目投資3200萬美元,平均投資密度每畝地達到36.2萬美元,內資平均單個項目投資達到1.1億元人民幣,平均投資密度每畝地為167萬元人民幣。
上海市政府人士表示,上海應提高工業園區間的產業關聯度,加強投資項目的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這才是扎根產業,搬也搬不走”。各工業園區應明確產業定位,實行垂直分工、錯位競爭及差別發展,完善工業園區對大企業、大項目的承接和配套功能。目前在上海新興制造業發展基地上,正在形成一種投資的“葡萄串”效應。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3月06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