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紛飛的人民幣理財市場,價格戰已愈演愈烈。而銀行對該產品開始征收管理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目前正在發售的興業銀行第二期“萬利寶”人民幣理財產品中明確規定,三個月期的“季季豐”、半年期的“陸陸發”、一年期的“年年升”和兩年期的“雙如意”的產品介紹中均有征收0.2%管理費的規定。
管理費收不收銀行自己定
興業銀行在2005年第二期“萬利寶”人民幣理財產品協議書中有這樣的規定:“乙方(指興業銀行)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向甲方(指客戶)收取理財產品管理費,并在乙方向甲方兌付理財產品本家內和收益時兌付,管理費率及計算公式在《產品說明書》中載明。”興業銀行一位理財咨詢人員給出的解釋是,銀行幫助客戶理財也要付出一定成本,這個管理費是銀行按勞所得。而比較其他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發現,光大不收取手續費,而是采取了預留收益的做法,但實際的效果是差不多的。民生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均表示沒有對人民幣理財產品征收管理費,并表示是否征收管理費是各銀行自己決定的。
該不該收業內爭議大
據興業銀行一位人士透露,其他銀行即便不收管理費,最終的實際收益并不見得就比興業銀行高。這位人士指出,有的銀行雖然不收管理費,但由于采用了人民幣理財產品捆綁定期存款銷售的做法,最終的收益會由于定期儲蓄使收益率被拉低。而另外一家同樣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股份制銀行人員則認為,興業銀行的做法無非是想通過管理費抬高收益率,是在打價格戰。因為銀行宣傳的往往是虛增了管理費的利率,而把收取管理費放在條款不顯眼的位置,這樣就使它的收益率看起來比其他銀行更高。
專家:收不收都在情理之中
目前銀行的管理費這一塊是放開的,收不收、收多少都由銀行自己決定。根據有關規定,人民幣理財產品所匯集的資金,主要投資于國債、金融債券、央行票據等市場。目前,一年期央行票據收益率在3.4%左右,國債和金融債券的年收益率也都超過了3%。銀行只要以低于債券組合回報率的承諾收益率發行理財產品,就能夠在保證投資者收益的同時,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手續費收入。在國外,銀行為客戶提供了金融服務,就理所當然地會向客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目前在國內,收不收管理費都在情理之中:管理費的收取是基于銀行本身的意愿,如果銀行為了提高品牌和知名度,愿意讓利給客戶,就可以不收;如果銀行考慮到自身成本,也可以提供有償服務,收取管理費。有一點要明確,管理費的收取,銀行和客戶是基于合同行為發生的,如果當事人都同意管理費收取條款的規定并簽定協議,那么管理費的收取就會生效。(曉健/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