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上漲成因及其后續影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5日 10:15 證券時報 | |||||||||
編者按 春節過后,國內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期貨價格跟隨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上揚,其中,大豆價格上漲了12.78%,豆粕上漲21.12%,棉花、天然橡膠有相當的升幅,玉米、強麥等也有止跌回升的跡象。
期貨價格是重要而敏感的先行指標,其上漲必然反映相關現貨價格的未來走向。農產品的上漲,在給農民帶來實惠的同時,也使人們對CPI的上揚產生預期。同時,它也必然對證券市場的農業板塊施加影響。本報今天擬用四個版的篇幅,對這些話題進行探討。 春節期間,國際農產品價格就一改節前的低迷,開始了悄然的上漲。春節后,當中國投資者回到了市場后,才被動地認同了這種上漲。在美國假期(2月21日)的長周末結束之后,農產品價格再次全面暴漲。這次農產品價格的成因、持續性和影響將會如何呢? 美元貶值推漲價格 在2004年美國創紀錄的6177.3億美元貿易逆差和日本經濟再次出現衰退跡象的情況下,美國去年12月經常賬戶盈余意外擴大的數據公布后,美元開始走上重新貶值的道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2月的國會證詞中表示,美國經濟表現良好,美元利率仍將漸進地增加。但隨后的美國消費者信心下降,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漲令美國的經濟蒙陰。這些都令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驟然減弱。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 去年12月,國際市場對美元資產買入量再次下降,加上韓國央行表示計劃增加諸如澳元與加元計價的非美元準備金資產儲備的消息,打破了格林斯潘在2月4日G7會議上關于“亞洲投資者將支撐美元,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將因而縮小”的預言,推動了美元穿破了6周的低點。 美元的下跌令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商品價格全面上漲,而根據摩根士丹利2005年1月份的報告,其預測歐元兌美元將會上漲到1.5,也就是說從美元還有15%左右的貶值空間。 原油上漲增加成本 春節期間和春節后,國際能源署調低非歐佩克成員國2005年原油供應增長預期,認為2005年世界原油供應仍將緊張,伊朗爆炸案和美國再次面臨嚴重的寒流襲擊,令原油價格再次沖擊2004年10月的高點55.67美元/桶。原油是基礎的工業原料,油價的上漲會造成化工原料的成本和運輸費用的增加,從而帶來通脹擔憂,也提高了農產品進出口的成本,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 國際基金空翻多 由于2004年全球的自然氣候條件十分理想,國際農產品的產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比如大豆和棉花2004年全球的產量增長都超過了20%,龐大的供給壓力和中國的宏觀調控使得全球主要農產品的期價大幅下跌。在這種背景下,國際基金在商品期貨上累積了大量的凈空頭頭寸。去年4季度在產量預期塵埃落定之后,基金的凈空頭頭寸了結達到了頂點。這時美元的貶值和原油價格的上漲促使了基金的平倉。而中國經濟全年GDP增長高達9.3%,并且中國在4季度PPI和CPI的持續回落,似乎顯示了中國經濟在“軟著陸”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強勁的上升勢頭。 對于中國節后需求的回升的預期,促使了國際基金在整體農產品供應量龐大的背景下,仍然選擇了持有相對金屬和原油價格處于低位的農產品。國際基金似乎又回到了做多商品、逼倉中國的老路上。 農產品價格上漲仍將持續 從全球范圍內看,由于農產品的需求增長一般相對穩定,只有當如中國、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經濟增長變動較大的時候,才會出現需求的較大程度的波動。因此對于農產品價格影響較大的只有農產品自身的供給變化和主要貿易國的貨幣變化兩個因素。 從貨幣的因素看,盡管格林斯潘近期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中保持了對美國經濟成長的樂觀,美國的通貨膨脹仍然較低,近期的就業有所增長。但美國的工業生產,制造業指數和領先指標仍然在下降,經常項目的赤字仍在增加。在經歷了連續6次的加息后,國際世界對于美國的債務問題仍然感到不安。 從農產品自身的供給變化看,2004年農產品的大豐產使得農產品整體的供給壓力較大,但從未來的角度看,2005年的農業生產將會再次面臨“厄爾尼諾”現象的危害。“厄爾尼諾”現象的早期癥狀是北半球的暖冬,這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已經體現,原油價格在去年4季度的回調就是美國暖冬的體現。從今年的天氣狀況看,在小麥播種面積擴大的情況下,近期可能出現的“倒春寒”將可能會對返青的麥苗造成危害。而南美方面的干旱已經對其大豆、棉花的產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目前市場對南美大豆的產量預期比前期調低了7-8%。 農產品上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2004年中國CPI從6月份開始持續4個月超過了市場認為的5%警戒線,最終造成了中國人民銀行在10月28日做出了升息的決定。其中,農產品價格在2003年4季度到2004年1季度的巨幅上漲在這輪CPI的上升中貢獻度超過了30%。 今年1月份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來看,1月份PPI較2004年同期增長5.8%,增速連續第三個月回落,而CPI的增速更是持續5個月下滑,顯示出中國當前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大大減輕。但2月份商品價格,尤其是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使得人們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從PPI的角度看,由于去年1季度農產品價格仍在大漲,所以如果3月份農產品價格不出現非常大的漲幅的話,1季度PPI仍有可能繼續回落,但是去年2季度農產品價格出現了暴跌,如果2季度農產品價格繼續上漲的話,將會對PPI上升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他方面,鋼材、電力、煤炭、原油的價格在近期也出現了抬頭,二季度能源需求可能會出現季節性的回落,但具體的幅度還很難說。 另外,去年中國在三農政策取得較好的成績,國家對于農業的“多予少取”政策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使得農民的收入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增長,吸引了不少的農民工返鄉務農,從而在廣大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大面積的“民工荒”。工廠的勞動力成本可能會繼續增加。 還有,今年國家對于工業生產的環境保護和生產安全的監管將會繼續加強,中國企業為了增加產量、壓低成本在這方面欠帳很多。這方面的投入也會增加生產成本。 總體來看,基礎生產要素、勞動力要素、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的上漲的作用將會造成“成本推動性”通脹,這種滯后效應可能在2季度以后才體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