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壓載水帶進的外來生物可能會造成災難性侵害
由船舶排放壓載水引發的外來生物入侵問題,已經給各大航運國造成嚴重的損失,正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專家提醒,隨著我國航運業的迅猛發展,壓載水可能會給我國近海水域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性威脅,亟待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海洋生物入侵肆虐各海域
大連海事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白希堯教授對記者說,20世紀70年代北美水母侵入黑海,嗜食浮游生物、魚卵及魚苗,給鳳尾魚和鯡魚養殖業帶來了滅頂之災。1990年,美國的櫛水母侵入黑海,吞噬了那里大量的浮游生物,致使黑海魚苗幾乎枯竭,不久這種水母又入侵了地中海。目前,有450種生物物種入侵到地中海,其中半數以上是通過壓載水傳播的。
他說,1997年,澳洲檢疫局估計超過172種生物侵入澳大利亞海域,大部分是通過壓載水傳播的,僅腰鞭毛藻就造成8000萬美元的損失,同時又通過貝類進入人類的食物鏈,損害了人們的健康,致使澳洲近岸水產養殖業遭到嚴重破壞,停止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后才得以恢復。
白希堯教授不無憂慮地說,壓載水引發外來生物入侵,已經成為全世界航運國共同面臨的威脅,正處在國際化進程中的我國港口城市,對于壓載水的防治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的程度。
白希堯介紹,壓載水是遠洋船舶離岸時攜帶的海水,作用是穩定船舶,這些船舶到岸時空出噸位,必須將壓載水排入到岸國的海域中,這樣壓載水已成為造成海洋間有害生物傳播的最主要途徑。一艘載重10萬噸的貨船攜帶的壓載水量達到5萬至6萬噸,每年全球船舶攜帶的壓載水大約有100億噸,每天全球在壓載水中攜帶的生物有3000至4000種。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確認有500種左右的生物物種是由船舶壓載水傳播的。
這些外來海洋生物一旦入侵到新的適宜生存的區域中,就能發生不可控制的“雪崩式”大量繁殖,瘋狂地掠奪當地生物的食物,造成有害寄生蟲和病原體的大面積迅猛傳播,甚至引發本地物種滅絕。壓載水入侵生物傳播,已經被國際海事組織宣布為海洋面臨的四大危害之一。
我國海域外來生物數不清
白希堯說,我國是國際海事組織的成員國,有關方面在對大連港口船舶壓載水入侵生物現狀的調查時發現,4種甲藻等有毒藻類是通過船舶壓載水傳播到我國的,并造成大面積的赤潮災害。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公布,世界上100種最危險的外來生物物種已約有一半入侵到我國。最近國家環保總局公布,我國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74億元,其中海洋入侵生物是主要禍首之一。
近些年來,我國沿海赤潮越來越嚴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外來生存能力較強的赤潮生物的危害。通過船舶壓載水帶來的外來赤潮生物主要有:洞刺角刺藻、新月園柱藻、方格直鏈藻等16種藻類。這些外來赤潮生物對生態適應性強、分布廣,只要環境適宜,就可暴發赤潮,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幾乎徹底崩潰。
白希堯憂慮地說,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年來,停靠我國港口的外籍船舶不斷增多,如果這些船舶任意地排放壓載水,那么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盡早制定管理措施
據了解,為了有效控制船舶壓載水排放導致的海洋生物入侵性傳播災害,國際海事組織于今年2月通過了《船舶壓載水及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國際公約》,制定了嚴格的壓載水排放標準。這意味著沒有壓載水處理設施的遠洋船舶將處于不能靠岸停泊的尷尬境地。然而,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以及全球壓載水管理項目組都認為,當前尚無一種適于在船上治理壓載水的有效方法。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許多國家為保護本國水域環境,紛紛采取了船舶壓載水管理措施。比如,澳大利亞要求攜帶壓載水的船舶,必須在到港前對本船所攜壓載水進行深海置換并提交相關證明文件;美國采取的是壓載水置換、存留船上要收取壓載水管理費等多項措施;加拿大、智利、新西蘭等國均通過本國立法對壓載水處理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而我國對壓載水的管理主要是從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角度出發,對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沒有相應的規定。大連市環保局固體廢物管理處處長曲延義說,目前他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對含油壓載水進行監管、處理。
為了提早防止壓載水給我國帶來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以及避免我國航運業受到影響,白希堯等人建議:
隨著我國港口建設的不斷加快,應在外籍船舶的管理上和近海水域的實時監控上加大力度,并盡快制定相關法律規定,把壓載水的監管和治理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有關部門應對我國沿海海域的生態環境盡快進行全面監測研究,了解船舶壓載水中帶來的外來水生物和病原體對我沿海生態系統的具體影響,以便及早采取相應對策。
盡快制定船舶壓載水攜帶有害水生物和病原體的突發性應急預案,重點做好防治工作。
盡早向國內相關單位和企業宣傳介紹有關壓載水的國際公約,以便為公約的實施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