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直通車] 人大代表建議企業所得稅并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4日 08:03 上海證券報 | |||||||||
程法光代表認為,吸引外資的關鍵并非稅收優惠,投資環境及市場潛力等才是本質因素 2004年,我國利用外資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首次突破600億美元大關。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程法光認為,從各國經驗和我國國情出發,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是大勢所趨,且目前時機已經成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為了引進外資,在外資企業稅收方面制定了優惠政策。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名義稅負是依照企業所在地區不同而異,實際稅負是14%;而內資企業的實際稅負為24%左右。程法光代表認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給予外資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已經暴露出諸多問題。 一是與WTO原則不符,使本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我國已加入WTO組織,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是基本要求。如果再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優惠稅率,不僅使外資企業繼續享受"超國民待遇",國家減少部分稅金收入,而且也會造成內資企業受到稅收歧視的影響。 二是加大了稅務部門和企業的管理成本,客觀上導致大量偷稅和外資的投機行為。程法光代表說,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存在許多差異,征管的尺度很難掌握,稅務部門要設置專門的機構來管理。而對于企業來說,同樣存在著管理成本問題。此外,由于外資企業的輕稅負,使得一些內資企業注冊為"假外資"企業,造成國家稅收流失。 三是對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不利。外資企業繼續實施稅收優惠增大了匯率升值的壓力,加劇了經濟的內外失衡。在匯率暫時不能調整的情況下,統一內外資企業稅負可以減少資本流入和外匯供給,以釋放匯率升值的壓力。 程法光代表認為,稅負不公的政策導向,實際上是鼓勵外資流入,抑制流出,人為地擴大了外匯供給而減少了外匯需求,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不僅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匯率風險,也影響了內資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積極性。此外,由于內外資企業計稅工資不統一造成內資企業人才大量流失。內資企業職工工資發放實行計稅工資政策,納稅人支付的工資按照計稅工資標準扣除。而對外資企業,則按工資實際發生額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這樣造成外資企業職工工資普遍高于內資企業,容易引起內資企業人才流向外企。 對于一些擔心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后會影響我國吸引外資的觀點,程法光代表認為,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吸引外資的關鍵在于投資環境而非稅收優惠,投資環境及市場潛力等才是目前吸引外資的本質因素。 他說,如果說早期外商投資主要動機是利用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以及稅收優惠政策,那么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已經轉移為投資環境和國內市場的潛力。 程法光代表說,從國際資本的流向來看,二戰以后,國際資本流向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資金流向稅率較高、優惠較少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雖然提供了大量稅收優惠,但未能改變國際資本的流向。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國際資本流入額比例約為2:1;80年代上升為3:1;90年代更是達到3.5:1。由此可見,左右外國資本流向的,稅收優惠絕不是決定因素。 "吸收外資的關鍵在于質量而非數量,而我國目前需要的正是高質量的外資。"程法光代表說,從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角度看,截至2004年,我國利用外資已近6000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中遙遙領先。新一輪國際直接投資有兩個顯著特點:更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制造及研發環節將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跨國直接投資從制造業外包為主向服務業外包為主。因此,我國應順應這一變化趨勢,著重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調整外資的產業布局,鼓勵外資重點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環保產業,推動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