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動關系看我國銀行監管效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3日 10:00 上海證券報 | |||||||||
風險管理是銀行競爭力之所在。風險管理對于銀行成敗的重要意義使得風險監管原則日益為各國金融監管當局所認可,并付諸實踐。2003年4月掛牌成立以來,中國銀監會大力進行監管制度、方式和手段創新,著力推進銀行改革和開放,實施以風險為本的持續審慎監管,努力建設銀行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中國銀行業監管部門開始著手從監管部門風險監管與銀行風險管理互動關系的角度探索如何提高銀行監管效率。
一、借鑒《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建立全方位的風險監管制度,創造銀行風險管理的良好外部環境 提升銀行監管效率,需要構建基于風險監管、有利于促進銀行業穩健發展的銀行審慎監管法規體系。巴塞爾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總共提出了十條原則闡述"審慎監管法規和要求"問題,要求監管機構制定和實施資本充足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產質量、損失準備、風險集中、關聯交易、流動性管理等方面的審慎監管法規。這些審慎監管法規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涉及資本充足率監管,另一類涉及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即要求銀行監管機構確保銀行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時不超出其資本允許的范圍過度承擔風險。 要以《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參照《核心原則》所提出的銀行審慎監管法規框架,借鑒國際經驗,根據我國銀行監管的發展方向,科學設計、系統規劃一個基于風險監管的、有利于促進銀行業穩健發展的銀行審慎監管法規體系。 一是建立規范、科學的風險預警及控制體系,形成對銀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統性風險監管的制度架構。同時,完善銀行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本充足率等審慎經營規則,加速培養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督促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框架和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程序,以及有效的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程序。二是強調綜合并表監管和資本控制。目前,隨著銀行機構在業務和機構上的多元化與國際化,以及銀行控股集團的發展,并表監管已日益成為有效監管的重要前提,而且一國銀行監管部門是否實施并表監管,也成為判斷其是否有能力對銀行機構實施有效監管的一個重要標準。三是充分認識審慎會計原則在銀行監管中的作用,進而按照國際慣例,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支撐銀行審慎監管的制度體系,提高其財務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公允性和可靠性。采取不同的會計準則和價值評價方法,將直接影響對銀行資產價值和財務結果的評價,從而會直接影響金融監管部門和社會公眾對其真實風險的判斷。四是強化并嚴格執行金融機構信息披露制度。 二、在風險監管中融合銀行風險管理,引導銀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不僅強調監管機構的外部監管約束,還補充強調了銀行的自我約束、以及通過信息披露引入市場約束,三者共同形成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三大支柱"。在新資本協議框架下,銀行在選擇內部風險管理框架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監管機構也可以根據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復雜程度、管理水平、經營業績等來確定不同的監管要求,從而為提高監管的效率創造了條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將銀行的內部管理納入監管體系: 1、督促銀行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完善的內控機制、制度。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為本,而外部監管為末。銀行監管部門不能一味從外部施加管制,而是要注重促使銀行完善法人治理,強化內部控制,提高自我監控水平。要對銀行的內控制度提出全方位的要求,包括建立科學的企業治理結構、獨立與權威的內部監察機構、業務職能部門明確的風險控制分工及彼此相互制約關系、謹慎的授信審批制度或分級授權制度、嚴格的會計控制制度、有效的內部檢查與稽核制度及合理的員工管理制度等。 2、注重發揮銀行風險管理的能動性,允許銀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銀行風險模型。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銀行總是比監管部門更了解其風險所在。所以可以允許各大商業銀行總行根據各自的經營情況自主選擇風險計量模型,經銀行監管部門審定后作為其監管的依據。中小銀行可由銀行監管部門提供備選模型。隨著業務特征的變化,風險模型可申請變更。 3、放松限制與強化監管并舉。放松限制是指逐步放松對銀行在業務創新、業務經營等方面的限制,強化監管是指監管部門對銀行機構在業務方面放松限制的同時,還要強化對它們的監管,以充分保證監管的有效性。兩者有其統一性,銀行監管能支持和引導創新,消除創新的負面效應,銀行創新則包含和促進了銀行監管的創新;同時兩者又是對立的,銀行創新增加了銀行體系的不穩定性,會削弱銀行監管的效率,銀行監管則可能抑制銀行創新的效率。正是在這個動態的博弈過程中,推動了銀行創新的不斷發展和銀行監管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在風險監管中引入市場機制,提升銀行監管效率 從國際范圍內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市場機制與政府監管之間的關系實際上被理解成一種平行替代的關系,金融監管力量的強化意味著市場機制力量的弱化,從而形成金融監管對金融市場的壓制性特征。隨著全球市場化趨勢的發展,在激勵相容的監管理念下,金融監管不再是替代市場,而是強化金融機構微觀基礎的手段,金融監管并不取代市場機制,而只是從特有的角度介入金融運行,促進金融體系的穩定高效運行。 市場之所以是市場經濟中的"最佳風險管理者",主要在于市場力量所形成的對銀行經營管理的市場約束,具有全面性、客觀強制性、公平性和持續性等四個特點。正是認識到了市場約束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優勢,《新巴塞爾協議》才將市場約束作為其三大支柱之一。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市場約束發揮作用的基礎。因此,銀行監管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制定銀行信息披露的標準,并強制銀行按照所制定的標準進行披露,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并對銀行的信息披露體系進行評估。 監管部門風險監管與銀行風險管理實現互動 風險管理和風險監管對于風險的共同強調決定了銀行和監管部門間存在利益的一致性,但是對于具體的均衡風險程度,銀行和監管部門兩者間存在著不一致,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股東,整個銀行業、處于不同清償順序的債權人之間也存在著不一致。這種均衡風險程度的差異性決定了有效的監管應是一種強調監管部門風險監管與銀行風險管理的互動關系、注意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監管。 一、缺乏必要的風險監管將使銀行沒有提升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的動力 當銀行資本充足率過低或為負時,過度承擔風險產生的收益完全由銀行股東享有,而一旦發生損失則完全由銀行的債權人承擔,由此銀行的股東會產生一種賭博心理,大大提高其對風險的認可程度,銀行毫無提升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的動力,甚至有承擔高風險獲取高收益的動機。同樣,產權不清形成的"內部人控制"也會放大銀行內部人的風險可接受程度。而當監管政策過于寬容,如存款保險保費的收取未建立在風險基礎上,且覆蓋率過高;直接以國家信用對銀行提供或明或暗的擔保等,寬容政策使本應由銀行的股東或者存款人承擔的風險損失外部化,降低了風險給銀行的股東或者存款人帶來的損失,由此產生道德風險,降低了股東對風險的控制或抑制激勵。 二、監管部門的過度監管會使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受到不恰當的抑制 過度的監管會抑制銀行通過資產運營對風險的降低或化解能力。資產運營對風險的降低或化解突出地依托于銀行資產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包括資產種類、分布地域、行業、借款企業、期限、計值貨幣種類的多元化等。充分有效的多元化需要銀行有充分的資產運用權限。在指令式的監管、滯后于外部金融市場環境變化的監管下,銀行通過多元化降低或化解風險的能力也就更弱。此外,金融市場的動態性,杠桿交易對風險的放大效應,往往使監管部門在金融工具的創新、銀行對金融交易的利用上過度謹慎,這一方面直接抑制了銀行利用交易控制、降低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對金融市場廣度和深度的抑制間接限制了銀行通過金融交易對風險的控制、降低能力。過度的監管還得不到銀行的積極配合,銀行會尋求規避監管的方法來對監管機構的管制做出反應,使現有的監管政策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