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公平必須做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手握一份河北省某貧困縣教育情況調查報告,動容地說,“我們必須將這種公平從制度上加以保障,尤其是應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教育問題,不能坐視十幾年后數百萬新文盲的出現。”
侯自新代表表示,他今年將就現行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修訂提交有關議案。他說,傳統以鄉、村為責任主體的體制面臨的困境日趨嚴重,實行“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過去普遍存在的一縣之內因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但隨著支撐農村教育的兩大經費來源——農村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被停止,相當一部分縣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縣級政府缺乏足夠的財力,轉移支付所能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難以填補農村義務教育資金缺口,導致不少農民子女輟學。
中共中央黨校日前公布一項涉及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新疆、廣西等16個省區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村輟學率出現反彈,農村九年義務教育不容樂觀。報告指出,對于農村教育收費,廣大農民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農村孩子享有九年義務教育的“待遇”遠遠低于城市孩子。
而“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發布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農村人口中低學歷人口的比例遠遠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學歷人口的比例明顯高于農村人口的比例,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成為我國最主要、最顯著的教育差距。報告表明,隨著學歷的增加,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在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別是51.5%和16.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別是41.5%和32.4%。
侯自新代表指出,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流動少年兒童就學問題也日趨突出。目前我國約有1.2億流動人口,其中學齡兒童約250萬人。由于戶口等問題的限制,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和城市戶口的孩子,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距。如果這數以百萬計的孩子現在不能得到應有的教育,十幾年后將會出現一支龐大的新文盲大軍。
“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公平公正,教育公平是其中重要一項。從法律、制度上著力對這種公平加以保護和體現,是我們人大代表義不容辭的責任。”侯自新代表說。
作者::譚浩 李靖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