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包月陽
去年和今年的兩會開幕前夕,媒體都關注到這樣一件事:北京交管局在確保大會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多項措施方便市民群眾出行。其中一項措施是減少大會車隊占用道路時間,去年兩會車隊在道路上運行的時間由過去的50分鐘縮短15分鐘,今年將再壓縮5分鐘。另一措施是車隊通過較大平交路口時,對會議車輛和社會車輛交替放行,每次放行社會車輛的
時間,去年是不少于30秒,今年將增加10秒,達到40秒。
15分和30秒,5分和10秒,這樣一件似乎并不大的事情,何以連續兩年成為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聞?
一年一度的“兩會”已經成為中國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與“兩會”相關的任何事,幾乎都會成為新聞——這大概可以作為上述問題的一個答案。
細想一想,這個答案似乎又不盡準確。如果在十年二十年前召開“兩會”時北京市交管局有這樣的舉措,會引起媒體這樣的關注嗎?進一步說,十年二十年前,北京市交管局會出臺這樣的舉措嗎?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根本不會,但我們可以說,可能性不大。這倒不是說那時的各級領導就沒有關心人民生活的想法,而是因為當時全社會包括老百姓自己都很少有那樣的意識。那時的社會意識是:“兩會”是大事,百姓出行是小事,大事怎能去照顧小事?與這種社會意識相對應,那時的媒體也相對缺乏此類新聞敏感。
“兩會”是中國民意與執政者意志的一個交匯點,觀察兩會上發出的聲音、發生的事件,可以判斷中國的政治走向和社會走向。“5分、10秒”這樣的新鮮事出現在去年和今年的“兩會”上,有其內在邏輯性。回顧一下近兩年中央主要領導的重要言行,回顧一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軌跡,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這種邏輯:總書記和總理出現在非典防治最前線。總書記除夕訪農家。總理為農民工討工錢。總書記探望艾滋病患者。總理擁抱艾滋病患者遺孤。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
是的,和諧社會。“兩會”交通管理上的變化無疑是一個有意義的標本,這個標本與時下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熱門詞匯——和諧社會有著密切聯系。
胡錦濤總書記說,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是一個宏大構思,是大道。而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做的工作內容之多、涉及面之寬、難度之大,甚至用文字做一個準確全面的表述都不容易。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也必須包含足下這一步,因為“群眾利益無小事”。正如胡錦濤所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必須提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系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市民出行雖是小事,卻也正是政府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題中就應有之義。因此,兩會期間做好交通調度管理,盡可能便利市民,是大道中不能忽略的小事,是和諧社會的一磚一瓦。
我們正在親身感受這樣一個偉大進程:構建和諧社會已經從“小事”破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