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縣城經濟聚焦內邱之一本報記者 林木 特約記者 喬現龍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在不久前召開的河北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發展縣域經濟和上重點項目是發展河北經濟的兩大“支撐”。白克明是在多次深入到全省各縣調研后得出如此結論的。而內邱由一個農業縣初步發展為工業強縣,正是遵循了兩大“支撐”而取得的。
內邱是河北省中南部地區僅有25萬人口的一個小縣。歷史上以農業為主,即使是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仍有不少農民處于貧困生活狀態。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向縱深邁進,縣委、縣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逐步調整產業結構,提出“工業立縣,項目強縣”戰略,使全縣的綜合經濟實力和農民的生活水平連續3年都有很大提高。200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3.4億元,同比增長23.6%,財政收入完成2.06億元,同比增長86.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41元,同比增長12.4%。全縣入統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16億元,同比增長50.1%,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完成93.3億元,同比增長60.56%。
內邱經濟數字的增加是靠“工業立縣”的杠桿來提升的。而在內邱這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小縣,“工業立縣”談何容易?
內邱縣委書記李學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工業立縣”與重視抓農業并不矛盾。縣委、縣政府提出“工業立縣”的戰略是運用科學的發展觀進行了全面的論證、分析后才做出的。內邱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煤、鐵、銅、板巖等30余種礦藏,發展工業的基礎條件很好。縣里先后邀請專家、科研人員多次對內邱地下的寶藏進行勘探、調研,結合本地已經形成的工業雛型,歸納出依靠建材、冶金、化工、煤炭四大支柱工業產業立縣、強縣、富縣的發展思路。先后崛起的建滔化工集團、龍海鋼鐵公司、鑫磊建材集團、恒祥制藥公司等企業就是在“工業立縣”戰略推動下產生的。
有關專家、經濟界人士和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表這樣的看法:內邱“工業立縣”方略的實施,有著普遍的現實意義和示范性。內邱近幾年進行的“工業立縣、項目強縣”戰略,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發展工業對于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綜合進步的主導性。事實上,像內邱這樣的世代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小縣,從產業結構的調整角度出發,加大工業比重的投入,甚至把工業作為立縣之本和發展縣域經濟的強大“支撐”,是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和適應飛速發展的現代高科技形勢的。
在“兩會”召開的前夕,河北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有關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內邱的變化和發展時指出,十六大以后,是真正地重新構筑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戰略體系的時候了。過去人們有一種誤解,把發展工業當成是國家的事情,縣級政府以下主要是抓農業和抓糧食問題。這實際上是顧此失彼。一些地方是農業沒抓好,工業也忽視了。內邱的作法和經驗正好是從抓“工業立縣”的大框架著手,從構筑工業體系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為突破點,全面加快社會綜合實力提升。據來自邢臺市的信息表明,去年內邱新上在建的5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98億元,占年計劃的103.8%,這些項目基本上是以建材、冶金、化工、煤炭、醫藥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工業企業為主,成為農民增收和地方財政增加的主要渠道。
內邱“工業立縣”的又一個顯著特點是注重招商引資,扶持民營等多種成分的經濟實體發展。內邱現有各種工業企業3000多家。2004年全縣引進縣外資金3.3億元,并與香港建滔集團簽訂了投資6億的項目合同。由王朝軍等人創建的可安排2600人就業的邢臺龍海鋼鐵集團公司,完成投資1.5億元,先后建成2號煉鋼連鑄機、6000立方米制氧機。實現產值可達3億元的恒祥醫藥集團從2003年10月落戶后,已經建成開始試生產。投資上億元的順達公司焦電聯產項目,第一組2座焦爐已經投產。內邱的工業種類既有利用煤電資源的高耗能企業,又有工序精細且科技含量高的化工業。尤以建材和醫藥企業的產品用途比較廣泛。縣委、縣政府對外來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十分重視,主要領導親自為這些企業解決具體困難,從征地、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困難給以大力解決。縣委書記李學德等縣領導,經常深入企業進行調研,與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研究課題,攻克難關。
工業化的最大特征是科學比重涵蓋率高。工業立縣也好,工業強縣也罷,實質上還是依靠科學作為發展經濟的原動力。去年內邱的經濟等各項指標排名邢臺19個縣、市、區前5名,正是把“工業立縣”思路用科學發展觀具體實踐化。內邱的工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滾動發展體系,與其它各業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相互聯動,必將為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綜合進步發揮出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