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年中,美歐在伊拉克、伊朗、中國的武器禁運及世界環境等問題上漸行漸遠,大有分道揚鑣之勢。布什連任伊始,卻高調安排自己3天的訪歐之旅,似乎向歐盟拋出了“外交橄欖枝”。但是,布什“修復”之旅卻修不好美歐歧見。
“布什的歐洲之旅讓人看到了美歐間可能的美好前景,”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克林頓時期的國家安全幕僚艾沃·達爾德說,“布什2005年2月21日展開的訪歐之舉是一次非
常重要的旅程。布什在第二任期要向歐洲釋放出不同的音調。”眾所周知,冷戰的結束和“9·11”恐怖襲擊讓大西洋兩岸昔日的盟友出現了無法彌合的裂痕。過去4年中,美歐在伊拉克、伊朗、中國的武器禁運及世界環境等問題上漸行漸遠,大有分道揚鑣之勢。布什連任伊始,卻高調安排自己3天的訪歐之旅,似乎向歐盟拋出了“外交橄欖枝”。但是,布什“修復”之旅卻修不好美歐歧見。
對華軍售解禁成美歐敏感地帶
歐盟對中國的軍購解禁是美歐關系的一個敏感地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菲利普·戈登說,“與其說歐盟現在正考慮對華解禁,不如說,它正準備這么做。”“美國對此事的態度也是一貫的,即對歐盟這一舉動充滿敵意,”戈登說,“美國相信,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就是發送了一個錯誤信號。美國覺得東亞(包括臺灣)的安全負責人是自己而不是歐盟。后者卻因為商業利益或地緣政治的考慮,要向中國賣武器,這無疑觸了美國的霉頭。畢竟,歐洲人在東亞并沒有太多的戰略利益。”因此,有學者稱,歐盟可以按其想法做,而美國也堅持自己的反對,但希望歐洲在行動之前能知會美國一下,并設立更嚴格的法規限制敏感武器的出口,邀請美日等相關國家一同制定敏感武器及軍用技術出口清單。但是,黑利認為:“歐盟用自己想解禁的愿望來推動和美國在此問題上達成共識的舉動,在我看來,更像是為了減少與美國的摩擦而采取的緩兵之計,而非所謂‘妥協’。”雖然出于擔心美國的不滿、歐盟未能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上宣布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但比利時布魯塞爾亞洲研究學會負責人威廉·凡·吉斯特認為,歐盟領導人現在已下決心迅速推進解禁工作,今年歐洲對華軍售禁令就可能被取消。
美歐分歧是本質的
前后兩任布什政府對歐洲的看法有明顯的差異。這其中最可貴的是美國現在有了要和歐洲破鏡重圓的意愿,但在布什第一任期,雙邊關系則要比現在差得多。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尼布賴特卻稱:“首先,布什此行是為了避免和歐洲在幾大敏感議題上發生沖突,試圖修補雙方的摩擦。但是不能說布什的對歐政策發生了改變,而是他意識到了美國需要歐洲一起處理國際挑戰。”基于這樣的理解,尼布賴特說:“今后4年,我覺得美歐會是關系更緊密的伙伴,但是諸如伊朗、中東和平等問題,很難看到雙方能明顯走近。說到中國,我覺得只有軍購解禁的分歧告一段落,美歐才有可能真正展開在這一領域的對話。”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愛德華·黑利具體推演了今后美歐間直接沖突的可能:“事實上,希拉克、施羅德和布萊爾對于世界秩序的看法與美國根本不同。他們愿意在尊重目前世界現有格局的情況下去協調它,而非像布什那樣,根本轉化和改變目前的世界。布什在伊朗和朝鮮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就是這種看法的明顯體現。巴以問題也在其列。以色列不會接受歐盟的干預,而這種反對會在布什那里得到支持。雖然以色列已開始害怕被國際社會孤立,不愿意公然得罪歐盟,但當沙龍對巴以在約旦河西岸的領土紛爭提出的解決方案明朗化后,有可能歐以裂痕將擴大到無法彌合的地步。那時,布什當然會站在沙龍一邊,而這將是美歐沖突爆發的一大導火索。”
誰對歐洲唱出“友好”序曲
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觀,所有的受訪學者都承認,布什如今對其大西洋彼岸的盟友說話時,聲調軟了一些,用詞友好了很多。談到這一變化,人們往往覺得新上任的國務卿賴斯功不可沒,畢竟她的前任鮑威爾執掌國務院時,美歐關系的鐘擺曾經是越滑越低。賴斯在國務院就沒有鮑威爾的“跛腳”處境。“她會和白宮保持完全的一致,”達爾德下了這樣的評語。除了新國務卿之外,國務院如今的決策層都是“歐洲通”。達爾德一一列舉道:“賴斯自己算一個,她剛剛上任的副手鮑勃·澤奧利克是布什第一任期中唯一一個和歐洲保持良好關系的政府高官。美國駐北約大使尼古拉斯·波恩斯也是歐洲專家。另外,賴斯很可能要將過去自己麾下的歐洲事務特別助理丹·弗里德帶到國務院作助理國務卿。弗里德很有可能是和歐洲打過實際交道的最高級別的美國官員。”李焰(夏天/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