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2004年江蘇無錫再就業成績斐然 新增就業13.75萬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8日 10: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4年,無錫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就業現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以落實再就業政策為主線,進一步完善就業再就業政策,有效增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地促進就業再就業的良性互動,再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2004年,無錫市全年新增就業人數達到了13.75萬人,超額完成了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

    一、就業再就業工作扎實推進

    2004年,全市城鎮就業總人數為116.07萬人,凈增就業人數達到了9.47萬人,安置持《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業19324人,其中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就業13214人;促進本地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49425人,吸納蘇北地區勞動力79298人,其中吸納徐州地區勞動力35583人;全市登記失業率3.48%,控制在政府目標值以內。

    2004年,全市共審核發放《再就業優惠證》3.79萬張,發放社保補貼2710.25萬元,發放就業崗位補貼5659.25萬元,發放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補貼分別達1564.39萬元和843.88萬元,勞服企業和服務型企業減免稅收達7600萬元。

    二、就業再就業措施扎實有效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是“富民”的直接體現。2004年,各級政府都將解決就業作為富民的首要責任。

    (一)明確目標,落實責任。

    2004年,市委、市政府下達了城鎮新增就業、幫助持《再就業優惠證》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促進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吸納蘇北地區勞動力五項目標任務。為切實做好無錫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本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意見》、《關于加強本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進無錫市農村勞動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同時,政府也制訂和出臺一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包括小額擔保政策、稅收減免政策、崗位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收費減免政策等。各級政府也切實將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建立了層層落實的目標責任體系。

    (二)開發崗位,完善體系。

    2004年,各級緊密聯系實際,積極探索就業再就業崗位途徑,在拓崗、建崗和擴崗上落實措施。一是在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中拓崗位。崇安區全年開發社區就業崗位2314個;江陰市堅持發展經濟與實現就業并舉,集鎮建設、園區建設與擴大就業有機結合,組建社區服務中心和其它商業性服務實體,開發小區保潔、保安、護綠、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社區服務崗位,有效調控政府援助的公益性崗位資源,優先安置被征地的農民。南長區堅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擴大就業的主攻方向,進一步鼓勵引導外資、民資和法人資本廣泛參與商貿、餐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使這些門檻較低、就業成本較低、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盡可能的拓展崗位,南禪寺文化商城和夢之島電子一條街的發展,使大批失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全年開發靈活就業崗位3930個,其中公益性崗位304個。二是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各地以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為依托,組織開展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培訓、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服務活動,千方百計解決就業問題。崇安區全年提供就業崗位信息8357條,南長區8469條,惠山區1133條,濱湖區13680條,新區33600條。據統計,2004年,全市共舉辦一定規模的勞動力交流招聘洽談會40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23萬個,中介成功錄用備案人數17.37萬人,全年安置就業特困人員847名。

    (三)制訂政策,幫困解憂。

    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也是2004年解決就業再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率的進一步提升,無錫市農村勞動力大幅度向城市轉移,為切實解決好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根據國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地都切實制訂了關于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方面的相關文件,并制訂政策,加大財政激勵力度,切實解決農村居民的就業困難。宜興市政府在《關于在工業企業新增用地中提供輔助性崗位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幫助失地農民解決就業問題,用地面積在10畝以下的,必須安置輔助性崗位不少于2個,用地面積在10畝至50畝的不少于4個,用地面積在50畝以上的不少于6個。濱湖區政府制定了“十項政策”,即:搬遷企業補貼政策;異地務農補貼政策;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就業崗位補貼政策;公益崗位補貼政策;特困人員援助政策;自主創業獎勵政策;小額創業貸款政策;職業介紹補貼政策;就業培訓補貼政策。同時,積極挖掘“十個一批”,即:搬遷企業帶走一批;新老企業吸納一批;異地務農轉移一批;發展商容納一批;社區管理招收一批;就業培訓促進一批;靈活就業解決一批;購買崗位安置一批;自主創業鼓勵一批;結對幫困援助一批。

    (四)架設金橋,強化培訓。

    2004年,各地不斷加大解決就業再就業力度,架設就業金橋,提高就業機會。濱湖區全年累計舉辦20多期培訓班,累計指導就業人員達3126人次,有478人次拿到了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對農村富余勞動力職業指導5426人次,技能培訓完成2135次;北塘區開辦家政服務員、社區服務員及創業培訓班8期,培訓人員639人,其中有609人通過培訓實現了就業;惠山區舉辦各類培訓班154期,有5824人次參加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有5115名農村勞動力參加就業培訓,105人參加了創業培訓,其中有80人成功創業,成功率達到了76%。

    三、存在問題

    2004年,無錫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推薦難度增大

    中共中央決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計劃經濟體制下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任務。一方面,部分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意識不強,能力不高,而擇業的要求較高,實現就業和再就業難度較大;另一方面隨著無錫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廣大用人單位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相對短缺,勞動力素質和崗位要求差距較大。

    (二)農村勞動力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

    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單一等實際問題。根據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表明,全市農村還有15.4萬人不充分就業,有8.2萬人處于無業和視作失業狀態,這兩類人員總計為23.6萬,占所有農村勞動力的18.4%。因此,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三)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完善

    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將是一個系統工程。就業與保障必須緊密結合,城鄉統籌就業需要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支撐。目前,農村的各類企業已成為支撐無錫市經濟的大半江山,已成為吸納的從業人員主渠道,然而在職工的勞動權益,尤其是職工的工資水平和社會保障制度上,還與城鎮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客觀上也影響了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四)就業觀念亟待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在擇業觀念上始終對崗位苦、工作累存在著恐懼心理,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意識差,情愿無所事事,也不愿意就近上崗,特別是一些紡織企業和勞動強度較高的制造業企業崗位無人應聘,產生有人無事做、有事無人做的現象較為嚴重。

    四、建議對策

    堅持科學發展觀,始終將擴大就業與再就業作為無錫市富民強市、實現“兩個率先”的重要內容,創新就業工作思路,完善就業政策措施,實現經濟與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

    (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做好城鄉一體的就業再就業工作

    要加大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圍繞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心,加強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使勞動保障政策和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深入人心,提高企業業主和職工對優惠政策的知曉率,真正使優惠政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減少失業、擴大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良好的氛圍。加大對再就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的要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就業崗位補貼和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補貼,確保再就業基金的專款專用,用好用足。繼續把“4045”、雙下崗、單親、低保等四種對象作為就業扶持的重點,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和“4045”、雙下崗、單親、低保等對象。

    (二)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多渠道拓寬就業門路

    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的就業增長點,充分考慮利用再就業扶持等優惠政策,開發就業崗位、拓寬就業空間、廣開就業門路。一方面鼓勵失業者人員自主創業,勇于創業;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多吸收下崗失業人員,做到農業內部消化一批、工業領域安置一批、第三產業吸納一批、各類企事業單位使用一批、自主創業帶動一批、勞務輸出轉移一批,全方位地擴大就業渠道。

    (三)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就業再就業培訓

    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網絡信息功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勞動力市場的管理,實行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險業務的“一站式”服務。多層次、立體式地開展就業前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需要就業和再就業人員的素質,增加培訓內容,增設培訓課程,增添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江蘇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春運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2005年CCTV春節晚會
CBA全明星賽球迷投票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北京2月新推樓盤一覽
新春購房打折信息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