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2004年第四季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5日 09:03 上海證券報 | |||||||||
2004年,世界經濟全面復蘇,我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糧價高位平穩回落;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抑制,消費市場穩中趨活,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外匯儲備大幅增加。200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7萬億元,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9%。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統一部署,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突出金融調控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促進商業銀行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調控政策,加強以市場為基礎的調控機制建設,加快推進金融企業改革。一是完善公開市場業務體系,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二是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建立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三是充分發揮利率杠桿的調控作用。四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五是加強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六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七是積極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2004年,金融運行平穩,貨幣供應量增幅回落,貸款適度增長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2004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25.3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26萬億元,比2003年少增4824億元,比2002年多增4173億元。基礎貨幣余額5.9萬億元,同比增長12.6%。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逐步上升,貨幣市場利率基本平穩。國際收支"雙順差",2004年末國家外匯儲備為6099億美元,比2003年末增加2067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穩定因素雖然得到抑制,投資增幅回落,貨幣信貸增長放緩,總體經濟正朝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但當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取得的成效還是階段性的,經濟金融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固定資產投資反彈的壓力依然較大,通貨膨脹壓力尚未根本緩解,貨幣政策有效性面臨嚴峻挑戰,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基礎不夠牢固。 2005年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貨幣信貸預期目標是狹義貨幣供應量 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均增長15%,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既要支持經濟平穩發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是進一步完善間接調控機制,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二是靈活運用利率杠桿,促進總量平衡和結構調整。三是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發揮好信貸政策在加快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四是優化信貸期限結構,提高金融機構風險防范能力。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六是加快推進金融企業改革。七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04年,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金融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金融運行平穩。主要金融指標在合理區間運行,貨幣供應量增幅回落,貸款增長適度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一、貨幣供應量增速回落到合理區間 2004年,隨著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措施的貫徹和落實,貨幣供應量增速呈逐步減緩趨勢,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9.4%,處于全年最高水平,之后逐步回落,8月至12月M2增速連續5個月處于13%-15%這一比較合理的區間,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 2004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25.3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9.6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5.1個百分點。流通中現金M0余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全年累計投放現金1722億元,比上年少投放746億元。 二、金融機構存款穩定增長,人民幣儲蓄存款增速減緩 2004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4.825.3萬億元,同比增長15.315.3%;余額比年初增加2.83.37萬億元,同比少增42193376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3.524.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73.33萬億元,同比少增49893871億元;外匯存款余額15591530億美元,比年初增加67.644.5億美元,同比多增93.259.8億美元。 2004年末,人民幣企業存款余額8.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余額比年初增加1.16萬億元,同比少增901億元(但比2002年多增2112億元)。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5.4%;余額比年初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少增702億元。由于利率水平較低、物價水平較高,居民儲蓄意愿降低,2月至9月儲蓄存款連續同比少增加。2004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存款基準利率,居民儲蓄意愿回升,11月和12月儲蓄存款同比分別多增763億元和555億元,其中主要是定期存款多增。 三、金融機構貸款增長適度,中長期貸款增加相對較多 200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8.9萬億元,同比增長14.4%,比上年末回落7.1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2.41萬億元,同比少增5785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14.5%,比上年末回落6.6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2.26萬億元,比2003年少增4824億元,比2002年多增4173億元,增長適度。外匯貸款余額13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5%;余額比年初增加171.4億美元,同比少增116.2億美元。 四、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基礎貨幣增幅回落,金融機構流動性適度 2004年末,基礎貨幣余額5.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6606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4.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由1月末的4.68%下降到4月末的3.45%,并連續8個月保持在3%-4%之間。12月末為滿足節日增加的流動性需求,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上升到5.25%,其中,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3.54%,股份制商業銀行為7.47%,農村信用社為10.34%。總體看,金融機構保持了合理的流動性,滿足了貸款合理增長的需要。 五、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逐步上升,貨幣市場利率基本平穩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逐步上升。第四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1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75%,為基準利率的1.21倍,比上季提高0.47個百分點,比年初提高1.05個百分點。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略有上升,其中61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47%,比年初提高0.32個百分點;37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2%,比年初提高0.17個百分點。 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境內外幣貸款、大額存款利率水平在波動中上升。12月,商業銀行1年期美元大額存款(300萬美元以上)加權平均利率為2.27%,比年初上升1.28個百分點;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43%,浮動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38%,分別比年初上升0.87和1.19個百分點。 六、國際收支"雙順差",短期外債占比上升 初步預計2004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約70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約1120億美元,凈誤差遺漏項目約200億美元。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分別比上年增加約25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增長13.3%。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本外幣正利差的驅使下,境內金融機構紛紛減少國外資產運作,將資金調回境內,或增加國外短期借款。截至2004年末,我國外債余額折合228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18.1%;其中,短期外債余額1043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73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5.6%,較上年末上升5.8個百分點。 七、外匯儲備快速增長,人民幣匯率穩定 2004年,受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因素影響,外匯流入進一步增加,是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最快的一年。2004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到609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億美元,同比多增899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第二部分 貨幣政策操作 200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統一部署,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突出金融調控的前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促進商業銀行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調控政策,加強以市場為基礎的調控機制建設,加快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一、完善公開市場業務體系,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200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建立健全流動性管理體系,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決策制度、交易制度和一級交易商管理制度,推進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操作品種和技術支持系統等方面的創新。根據金融宏觀調控的總體需要,中國人民銀行針對外匯占款持續快速增長和投資、信貸增速變化情況,靈活把握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和節奏,適時適度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適度、結構合理、變化平緩以及貨幣市場利率的基本穩定。 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基礎貨幣16098億元,通過110次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回籠基礎貨幣6690億元,投放、回籠相抵,全部公開市場業務凈投放基礎貨幣9408億元。全年共發行105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15072億元,年末央行票據余額為9742億元。 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建立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 針對投資需求過旺、貨幣信貸增長偏快、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問題,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在2003年9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之后,于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控制貨幣信貸總量過快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4年4月25日起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金融機構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與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狀況等指標掛鉤,對資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機構實行相對較高的存款準備金要求,建立起正向激勵與約束機制。 三、充分發揮利率杠桿的調控作用 為控制基礎貨幣投放,中國人民銀行從2004年3月25日起,將用于金融機構頭寸調節和短期流動性支持的再貸款利率統一加0.63個百分點,再貼現利率加0.27個百分點。為進一步鞏固宏觀調控成果,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4年11月29日起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中長期存貸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短期。 四、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200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繼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經歷了三個重要步驟。 第一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4年1月1日起將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1.7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并放開貸款利率確定方式和結息方式。金融機構不再根據企業規模和所有制性質,而是根據企業的信譽、風險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貸款利率,逐步形成了按照貸款風險成本差別定價的格局。 第二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3月25日起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即在國務院授權的范圍內,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在再貸款(再貼現)基準利率基礎上,適時確定并公布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貼現)利率加點幅度。這項制度的建立理順了中央銀行和借款人之間的資金利率關系,提高了中央銀行引導市場利率的能力。 第三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0月29日起放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2.3倍,實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這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又一重要步驟,有利于貸款利率更好地覆蓋風險溢價,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同時也為金融創新創造了條件,促進金融機構按照資本充足率加強負債管理,控制經營風險。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金融機構2004年第四季度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的調查統計顯示,2004年第四季度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下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23.23%,比三季度上升2.43個百分點;實行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為24.56%,比三季度下降4.54個百分點;實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52.21%,比三季度上升2.11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在2004年10月29日新增的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內,即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的1.7倍以上、城市信用社貸款利率在(1.7,2.3]和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在(2,2.3]的區間內均有分布。其中,在基準利率2倍以上區間內,金融機構的貸款占比為2.68%,貸款利率更好地覆蓋了貸款的風險溢價。 總體來看,利率市場化是不斷放松利率管制的過程。1996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累計放開、歸并或取消的本、外幣利率管理種類為118種,目前中國人民銀行仍在管理的本外幣利率種類尚有30種。今后,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穩步推進和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的提高,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擴大金融機構的利率定價自主權,通過中央銀行的間接調控,引導利率發揮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調控宏觀經濟的作用。 五、加強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 200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國務院"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方針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注重總量調控的同時,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督促金融機構積極配合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對過熱行業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的信貸投放,繼續加大對農業、中小企業、擴大消費、增加就業、助學等方面的貸款支持力度,積極支持非公經濟發展。 一是按月召開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提請商業銀行既要重視和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也要防止"急剎車",合理把握貸款進度,優化資金配置。 二是認真貫徹國務院指示精神,協調督促各商業銀行采取有效措施適度控制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過熱"行業的授信總量,同時強調,各商業銀行在授信總量內對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環保和技術指標好的企業,要按照信貸原則提供正常信貸支持。 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中小企業、擴大消費、增加就業、助學等方面的貸款支持力度。 四是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各商業銀行從非公有制經濟特點出發,改進信貸管理方式,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認真分析當前日趨活躍的民間借貸對宏觀經濟、金融運行的影響,研究合理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問題。 六、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一是加大政策調整力度,積極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切實加強對短期資金流入的管理,嚴格資本項下結匯的真實性審核,限制國內外匯貸款結匯,規范居民和非居民個人結匯行為。開拓資金合理有序流出的新渠道,允許個人合法財產向外轉移。 二是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穩步推進人民幣可兌換。改進進出口收付匯核銷管理,提高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保留外匯比例,進一步放寬企業和個人服務貿易用匯限制。統一境內中外資銀行外債和外匯貸款管理辦法,允許中外資跨國公司開展內部資金運作。放寬境外投資外匯管理限制,積極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繼續引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截至2004年末,共批準24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累計批準金額34.2億美元。 三是發展外匯市場,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擴大市場交易主體,允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正式開展外幣間買賣業務,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試點銀行和業務范圍。同時,加強反洗錢工作,整頓和規范外匯市場秩序。 七、積極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一)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2003年12月31日,通過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對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以下簡稱兩家試點銀行)注資450億美元。正式啟動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通過國家注資、處置不良資產、增加風險撥備等措施,兩家試點銀行較好地改善了財務狀況,資本充足率達到監管標準,資產質量明顯改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04年末,中國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62%和11.95%;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5.12%和3.70%;撥備覆蓋率分別為71.7%和69.9%。 2004年8月26日和9月21日兩家試點銀行相繼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匯金公司代表國家對兩家試點銀行行使出資人權力,較好地解決了國有商業銀行長期存在的產權主體虛置問題。兩家試點銀行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規范設置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監事會和新的管理層已按相應的規章制度開始正常運作。 2004年,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也在完善經營機制、加大內部改革、完善風險控制和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作出很大努力,為進一步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交通銀行亦于2004年6月30日完成財務重組,8月18日完成引入戰略投資者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的入股股權交割工作,目前交行正在積極籌備擇機上市。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2004年,為加快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努力促進農村信用社健康可持續發展,在總結8個試點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批準北京、天津、河北等21個省(市、區)列入農信社改革試點地區范圍。為鞏固改革成果,強化正向激勵機制,國家對上述地區農信社給予扶持的政策總體上仍按原試點方案的規定執行,正向激勵的資金支持方案逐步落實。截至2004年末,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按照規定條件和程序嚴格審查考核,共批準620個試點縣(市)農村信用社分四批認購中央銀行專項票據355.5億元。 第三部分 金融市場分析 一、金融市場運行分析 2004年,金融市場進一步規范發展,金融產品創新和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貸款融資比重下降,國債和股票融資比重上升,融資格局有所優化。2004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包括住戶、企業和政府部門)以貸款、股票(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籌資部分)、國債和企業債四種方式新增融入的資金總計為2.9萬億元(本外幣合計),同比少融資6131億元,下降17.4%,主要是貸款融資同比下降19.6%,國債融資同比下降11.3%。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貸款、國債、企業債和股票融資的比為82.9:10.8:1.1:5.2。 (一)貨幣市場成交同比有所下降 2004年,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累計成交9.44萬億元,同比減少2.28萬億元,日均成交37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8%。質押式債券回購累計成交9.31萬億元,同比減少2.41萬億元;5月20日開始的買斷式債券回購累計成交1263億元。交易所國債回購累計成交4.41萬億元,下降16.8%。 2004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累計成交1.46萬億元,同比減少0.96萬億元,日均成交57.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9%。成交主要集中在7天和隔夜兩個短期品種上,市場份額為91.1%,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其中7天品種的市場份額為71.6%,同比上升11.2個百分點。 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同業拆借交易月加權平均利率走勢基本平穩,大體呈"回落--上升--回落"態勢。1月,受春節前金融機構資金需求較大影響,質押式債券回購和同業拆借交易月加權平均利率較高,分別為2.43%和2.38%;節后隨資金大量回流和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增加較多,金融機構資金頭寸較寬松,利率平穩回落至3月的1.93%和2.07%;4月起受央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市場利率預期上升等因素影響,出現穩步回升,6月分別為2.41%和2.40%;7月起再次持續平穩回落,直至12月的1.88%和2.07%。 從資金融出、融入情況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仍是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上最大的資金凈融出部門,全年凈融出4.60萬億元;其他商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是主要的資金凈融入部門,分別融入資金2.86萬億元和1.68萬億元。在同業拆借市場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也是最大的資金凈融出部門,但凈融出資金同比下降較多,其他商業銀行凈融出資金增加較多。資金凈融入方主要是證券公司。隨著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和貨幣市場的不斷發展,外資金融機構對人民幣需求越來越大。2004年外資金融機構全年凈拆入資金604億元,同比增長40%,凈拆入資金占比上升至7.8%,上升了3.5個百分點。 (二)債券市場品種漸趨豐富,發行利率呈持續上升態勢 200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累計成交2.50萬億元,同比減少5807億元,日均成交99.4億元,同比下降19.1%;交易所國債現券成交2966億元,同比減少2790億元。 2004年國債累計發行6924億元,同比多增644億元,增長10.3%,其中,憑證式國債發行2510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記賬式國債發行4414億元,增長16.9%;政策金融債累計發行4148億元,下降9.1%;企業債累計發行327億元,下降8.7%。7月起,金融機構開始在銀行間市場發行次級債,補充附屬資本,全年累計發行次級債861億元。 債券發行利率呈持續上升態勢。3年期憑證式國債發行利率3月為2.52%,7月上升為2.65%,11月上升為3.37%;國家開發銀行發行的3年期固定附息債1月發行的第1期利率為2.99%,6月發行的第11期利率上升為4.2%,9月發行的第15期利率為4.36%。 2004年全年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從總體上看呈上升趨勢,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即1月至4月初的緩慢上移階段。第二階段,即4月中旬至4月末的快速上移階段。在4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法定準備金率0.5%后,曲線在一個星期內快速上升至40個基點左右;加之當月CPI首次上升超過3%,至4月29日曲線再次上移50個基點超過年初近100個基點。第三個階段,即5月8日至10月29日的震蕩下移階段。由于"五一"節后未能加息,加之宏觀調控有效,從5月8日起曲線從高位下移;但因7、8、9三個月CPI在高位運行,曲線下移幅度較小。第四階段,即10月29日至11月24日的曲線快速上移階段。在10月29日升息0.27%后,曲線又快速上升至4月末水平。第五階段,即11月末至年末的下移階段。由于資金面相對寬松,債市轉暖,12月末曲線回落到與年初相差60多個基點左右。 (三)票據市場業務在規范中穩步發展 2004年,商業匯票累計簽發3.4萬億元,同比增長22%;累計票據貼現4.5萬億元、再貼現22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和下降79%。到12月末,已簽發的未到期商業匯票余額為1.5萬億元,同比增長17%;票據貼現、再貼現余額分別為1萬億元和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下降96%。 2004年,票據業務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票據業務發展有效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全年企業簽發的商業匯票未到期余額1.5萬億元,比2003年增加2180億元,約為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十分之一;票據貼現余額1.02萬億元,比2003年增加2143億元,約占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9%。二是同前幾年的高速增長相比,金融機構票據業務增長速度有所回落。金融機構全年累計簽發銀行承兌匯票額及年末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的增長速度分別為26%和19%,比去年下降45和55個百分點。三是再貼現余額逐月下降,金融機構對中央銀行資金依賴明顯減少。四是銀行承兌匯票仍是票據市場的最主要工具。全年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簽發量、當月簽發量、未到期余額均占商業匯票總額的97%以上。五是相對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票據交易較為活躍。全年中小金融機構的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額約占全部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總額的66%,比2003年增加7個百分點;其票據貼現累計發生額占全部票據貼現累計發生總額的52%,比2003年增加8個百分點。 (四)股票市場交易量同比有所增長,股票價格指數先揚后抑 2004年股票市場成交較上年活躍,全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4.23萬億元,同比增加1.02萬億元;日均成交174.2億元,同比增長30.7%。其中A股累計成交4.16萬億元,同比增加1.03萬億元;日均成交171.1億元,同比增長31.9%。 股票市場指數波動較大,總體呈先升后抑態勢。年初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后,滬、深股指在波動中大幅上揚,4月上旬上證綜指、深證綜指最高分別升至1783點和472.18點。此后,股指在波動中持續下滑,9月有所反彈,年末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收于1267點和316點,比年初分別下降15.4%和16.6%。 2004年股票市場累計融資1503億元,同比多融資146億元,增長10.7%。企業在海外融資增加較多,企業發行H股籌資78.3億美元,占籌資總額的43.1%;A股籌資(包括發行、增發和配股)620億元,同比下降3%;B股籌資3.28億美元,同比增長6.6倍;可轉債籌資209億元,同比增長15.8%。 證券投資基金發展較快。全年新增66只基金,年末證券投資基金總規模達33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4.9%;總資產凈值324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1%。 (五)保險業繼續蓬勃發展 2004年,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318億元,同比增長11.3%。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尤其是汽車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拉動了財產險業務的快速發展,全年財產險收入1090億元,同比增長25.4%。全年保險業累計賠款、給付1004億元,同比增長19.4%。保險公司總資產繼4月突破萬億元大關后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年末達11854億元,同比增長29.9%。 隨著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可運用資金不斷增加。國債投資比重繼續上升,銀行存款比重下降。2004年末,銀行存款占總資產比重46.7%,比上年末下降3.2個百分點;國債投資比重22.4%,比上年末上升7個百分點;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比5.7%,比上年末上升0.6個百分點。 (六)外匯市場交易量繼續顯著增加 200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成交量繼續顯著增加。各幣種累計成交折合美元2090億美元,同比增長38.3%;其中,美元品種成交2044億美元,同比增長38.2%。 二、金融市場制度性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以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為重點,加強銀行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大力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制訂和發布了《貨幣市場基金管理暫行規定》,支持基金管理公司開辦貨幣市場基金業務,目前已經完成發行7只貨幣市場基金,鼓勵商業銀行發展基金業務以及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發布《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批準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發行次級債券。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制訂和發布了《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合格機構投資人發行短期融資券,拓寬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會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修訂了《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通過增加質押物品種、延長貸款期限、改進風險管理等措施,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批準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行政策性金融債券,促進其資金來源的市場化;推出銀行間市場債券發行混合式招標方式,提高發行效率;推出7天期回購利率為新基準的浮動利率債券,豐富金融市場產品和投資工具。 二是建立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制度。除商業銀行外,首次引進2家證券公司為市場做市商。目前,做市商數量達15家。提高了金融市場流動性,活躍了債券市場報價。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券款對付交易結算(DVP)方式。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對交易系統進行了開發和升級改造,完成了簿記系統與支付系統的聯通,使銀行間債券市場初步實現券款對付交易結算方式。 四是加強法規制度建設,規范金融市場發展。發布了《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流通審核規則》,規范銀行間市場債券交易流通管理。建立了市場成員不良記錄登記制度,加強對債券市場違規行為的監測和跟蹤調查。 (二)股票市場發行和交易制度逐步完善 在發行方面,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小企業板,并發布相關管理辦法,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正式出臺。 在交易方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企業年金基金證券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為企業年金入市做好準備。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賦予社會公眾股股東對上市公司重大事項的更大發言權和表決權。 (三)促進保險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新突破 為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公布了《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為拓寬保險公司融資渠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保險公司次級定期債務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公司發行次級債券,既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也有利于豐富資本市場的品種結構,促進整個金融市場的活躍和發展。 隨著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可運用資金不斷增加。國債投資比重繼續上升,銀行存款比重下降。2004年末,銀行存款占總資產比重46.7%,比上年末下降3.2個百分點;國債投資比重22.4%,比上年末上升7個百分點;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比5.7%,比上年末上升0.6個百分點。 第四部分 宏觀經濟分析 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及2005年預測 2004年,世界經濟全面復蘇,但進入三季度后,部分經濟體復蘇和增長勢頭有所減緩。美國經濟仍保持較強勁的增長勢頭,就業狀況繼續改善。歐元區緩慢復蘇。日本經濟增速減緩,尚未徹底擺脫通貨緊縮的困擾。拉美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保持了強勁的增長。美元持續貶值,石油價格從10月下旬的高點回落,12月后又有所反彈,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加劇了市場對全球失衡的擔憂。 預計全球經濟將繼續穩步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4年9月預計,在2004年平均油價為37.25美元/桶的前提下,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5.0%,是近30年來最強勁的增長,2005年將減緩至4.3%。2005年世界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將增長7.2%。近期的風險仍然是石油價格和能源安全問題。 2004年,美國GDP增長4.4%,比2003年加快1.4個百分點;1-4季度各季同比分別增長5.0%、4.8%、4.0%和3.7%。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失業率已從2003年的6.0%降低到2004年的5.5%。通貨膨脹壓力加大,CPI從2003年的2.3%上升至2004年的2.7%,各季同比分別上漲1.8%、2.9%、2.7%和3.3%。經常賬戶赤字達到戰后最高水平,2004年第2、3兩個季度經常賬戶赤字占GDP的比重達到5.6%;2004年貿易赤字達到創記錄的6177億美元,比2003年上升24%。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1-3季度一直維持在4.4%左右的水平,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2005財年財政赤字將有所下降。 2004年歐元區GDP增長2%,比2003年加快1.5個百分點;1-4季度各季同比分別增長1.4%、2.1%、1.8%和1.6%。失業率仍處于8.9%的高水平。綜合消費價格指數(HICP)為2.1%,與2003年持平;1-4季度各季同比分別上漲1.7%、2.3%、2.2%和2.3%;歐央行預計2005年歐元區HICP將降至2%以下。經常賬戶盈余縮小,到11月基本接近平衡。財政狀況繼續惡化,歐洲委員會預測2004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將達2.9%,略高于2003年,但2005年可望降到2.5%。 二、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2004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糧價高位平穩回落;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抑制,消費市場穩中趨活,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外匯儲備大幅增加。200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3.7萬億元,增長9.5%,比上年高0.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3.9%,比上年高2.7個百分點。雖然當前我國國民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發展,但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固定資產投資反彈的壓力依然較大,通貨膨脹壓力尚未根本緩解。 (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有所減弱,國外需求增強 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穩中趨旺。2004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實際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36元,實際增長6.8%。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萬億元,增長13.3%,較上年同期加快4.2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比上年同期加快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呈現新趨勢,住房消費持續成為消費重點,汽車消費增長空間較大,通信、信息消費成為消費熱點。2004年繼續維持著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快于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的格局,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7%,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反彈的壓力依然較大。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43%,上半年增長28.6%,1-3季度增長27.7%,逐季平穩回落。分城鄉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9萬億元,增長27.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增長17.4%。但目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仍然偏大,各方面投資沖動強烈,固定資產投資存在反彈壓力。 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凈出口由逆差轉為順差。2004年全年進出口總額1.15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7%。其中,出口5934億美元,增長35.4%,加快0.8個百分點;進口5614億美元,增長36.0%,減緩3.9個百分點。全年貿易順差320億美元,比上年擴大65億美元。分月來看,1-4月各月連續出現逆差,逆差累計達110.6億美元;5月后實現當月順差,且順差規模不斷擴大。9月后總體貿易平衡由逆差轉為順差。 (二)第二產業增速減緩,一、三產業增速加快 200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萬億元,增長6.3%,比上年加快3.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2萬億元,增長11.1%,減緩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4.3萬億元,增長8.3%,加快1個百分點。 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業基礎有待進一步加強。2004年,全年糧食總產量4695億公斤,比上年增產388億公斤,增長9%,扭轉了1999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局面,糧食單產和當年糧食增產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但糧食增產的基礎還不穩固,仍需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企業效益繼續改善。2004年,工業增加值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長16.7%,略低于2003年17%的增長速度,但比1995-2002年的平均速度高5.6個百分點。從企業經濟效益指標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8.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5312億元,增長42.5%。 (三)通貨膨脹壓力尚未根本緩解 2004年全年CPI上漲3.9%,比2003年加快2.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同比CPI逐月攀升,四季度受上年四季度高基數的影響,呈現回落態勢,從9月的5.2%回落到12月的2.4%,但以2000年為基期的CPI在12月仍處于5.5%的較高水平。在全年CPI上漲3.9%中,新漲價因素平均為1.7%,翹尾因素平均為2.2%;食品類價格上漲9.9%,影響CPI上漲3.3%,非食品類價格上漲0.8%,影響CPI上漲0.6%。糧食價格在經歷了2003年10月-2004年4月較快上漲以后,5月以來一直高位企穩,12月同比上漲15.7%,全年上漲26.4%。 生產者價格(PPI)大大高于CPI。工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連續24個月攀升,同比漲幅在10月高達14.2%,之后略有回落。2004年,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1.4%,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1%,兩者之差為5.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擴大2.8個百分點,企業的盈利空間縮小。 進口價格漲幅創近三年新高。受原油、鋼材、鐵礦砂、氧化鋁等商品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2004年我國進口價格指數攀升較快,3季度達到15.5%,為近三年來的最高水平;出口價格指數走勢相對平緩,自2003年2季度以來,同比漲幅一直保持在5-6%左右的水平。 國際原油價格從10月下旬的高點回落。2004年10月,美國WTI原油現貨和英國Brent原油期貨價格分別達到每桶56美元和每桶52美元的歷史高點,每桶較年初漲幅超過20美元。11月以后原油現貨價格有所下降,但反映未來原油價格走勢預期的原油期貨價格降幅較小。 GDP縮減指數(名義GDP增長率與實際GDP增長率之差)為6.9%。2004年,我國名義GDP增長率為16.4%,實際GDP增長率為9.5%,兩者之差達到6.9%,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2.2%的水平,通貨膨脹壓力較大。 居民通貨膨脹預期提高。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11月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預期2005年物價將上升的居民占比為41.5%,較上季提高0.9個百分點。只有7.1%的居民預期2005年物價會下降。 (四)財政收入大幅增加 2004年,我國稅收收入完成2.57萬億元人民幣(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比上年增長25.7%,增收5256億元,總收入和增收額雙雙實現歷史性突破,是近年來增長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截至2004年末,金融機構財政存款余額6236億元,比年初增加563億元,同比少增加1144億元。 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宏觀調控的客觀需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5年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這標志著實施近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將調整取向。近期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大體保持在3000億元左右,隨著GDP的不斷擴大,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會不斷下降。2003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為2.9%,2004年預計2.5%左右,2005年可望降至2%左右。 (五)主要行業利潤大幅增加 部分增長過快的行業投資明顯回落,農業、能源等行業投入力度加大。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增長43.5%,比上年加快21.2個百分點。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個行業利潤比上年增加。新增利潤前五大行業分別是石油開采、鋼鐵、化工、電子通信、煤炭,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的56.4%。 第五部分 貨幣政策趨勢 一、對2005年總體經濟形勢的初步分析和預測 2005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宏觀調控成果、保持經濟發展良好態勢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國內形勢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各方面加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很高,經濟自主增長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較多。但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解決,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取得的成效還是階段性的,宏觀調控仍處于關鍵階段,促進經濟發展、深化金融改革、維護金融穩定的任務還非常艱巨。一是投資反彈的壓力依然存在,二是物價上漲的壓力仍未根本緩解,三是貨幣信貸總量和結構調控難度加大,四是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基礎不夠牢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左右。總體上,在宏觀調控措施已見成效并繼續發揮作用的背景下,2005年經濟金融運行將趨于平穩。 二、2005年貨幣政策趨勢 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既要支持經濟平穩發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要繼續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按照市場化取向繼續完善間接調控機制,靈活調整調控的方式、力度和取向,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搞好總量調控的同時,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的優化。 (一)進一步完善間接調控機制,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 不斷提高對宏觀經濟、金融運行前瞻性的分析和把握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更加注重運用經濟手段改善金融調控方式,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流動性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在應對外匯占款、財政收支和現金投放回籠等因素沖擊的有效性,綜合考慮貨幣信貸增長等變化趨勢,研究運用存款準備金、差別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的合理組合,增強數量調控能力。 有效發揮公開市場操作的預調、微調作用,維護貨幣市場平穩運行。逐步探索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進而引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實現方式。完善中央銀行運用價格工具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傳導機制,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導、穩定微觀主體預期和行為,促進貨幣信貸平穩合理增長。 (二)靈活運用利率杠桿,促進總量平衡和結構調整 貫徹落實已出臺的利率市場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和完善存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合理運用定價策略抑制高風險投資需求,防范金融風險,增加對非公經濟、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促進信貸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引導金融機構運用存款利率差別定價,加強主動負債管理,約束資產過度膨脹。研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措施,完善利率形成機制。 (三)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發揮好信貸政策在加快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加強和改進中央銀行"窗口指導",進一步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及時向金融機構傳遞宏觀調控的意圖,引導商業銀行健全風險控制機制,進一步轉變經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貫徹"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及時為有市場、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業的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嚴格控制中長期貸款,切實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的項目建設,加大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領域和企業產品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改進支農金融服務,形成農業信貸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切實增強農村金融體系的服務功能,促進農村金融機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努力為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金融政策環境。在信貸準入門檻、信貸審查程序、信貸審批決策、信貸責任追究等方面全面貫徹落實公平待遇的原則,從制度上、機制上消除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歧視,通過靈活運用利率浮動等措施,擴大對"三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貸款支持力度,繼續做好助學貸款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小額信貸工作。規范和發展消費信貸,要在有效防范信貸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促進農村消費信貸快速發展的有效方式。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推動房地產金融健康發展。 (四)優化信貸期限結構,提高金融機構風險防范能力 繼續完善信貸期限結構錯配監測指標體系,建立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地區信貸集中狀況以及信貸風險動態評估監測制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抓緊落實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推進資產證券化進程,改善銀行資產流動性;發展長期負債工具,推動金融機構發行大額長期存單,開展對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及企業融資券等短期債務工具的研究工作,增強金融機構負債調節能力。 (五)大力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 以加大金融產品創新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市場透明度建設,推動金融市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動商業銀行、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一般性金融債券、國際開發機構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工作,規范引導金融衍生產品創新。完善市場法律制度體系,加強交易系統、簿記系統及信息披露系統等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結算代理人制度,將更多合格的機構投資者納入銀行間市場,提高市場效率。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監測與管理。協調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保險市場的發展,防范跨市場金融風險。引導民間合規融資,規范金融市場發展。 (六)加快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在總結現有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按照現代金融企業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內控制度,轉換經營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對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監測與考評機制。加快制定其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方案并擇機出臺。研究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和定位,研究促進資產管理公司改革發展、提高不良資產回收率的政策措施。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擴大改革試點范圍,加大對農村信用社資金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村信用社切實轉換經營機制。深化郵政儲蓄體制改革。 (七)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人民幣可兌換,探索建立調節國際收支的市場機制和管理體制。嚴格短期資本流入和結匯管理,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控。進一步改進外匯賬戶限額管理和進出口核銷管理,完善符合邊境貿易和跨國公司經營特點的外匯管理政策,探索新的資本流動渠道,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外匯市場基礎建設,增加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品種,試點美元做市商制度。進一步改進外匯指定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完善現有匯價管理和監測體系。強化合規性監管,整頓和規范外匯市場秩序。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本報略有刪節) 表1:2004年大額美元存款與美元貸款月度加權平均利率表 (單位:%) 期限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一、大額存款 3個月以內 0.87 0.92 0.98 0.88 0.92 1.02 1.14 1.12 1.21 1.39 1.77 1.28 3-6個月 1.03 1.19 1.38 1.02 1.52 1.47 1.42 1.88 2.16 3.16 2.37 1.80 6-12個月 0.99 0.79 1.03 0.96 1.44 1.60 1.15 1.77 1.71 1.88 2.29 2.28 1年 1.03 0.96 1.39 1.20 1.26 1.43 1.73 1.97 2.01 2.15 2.25 2.27 二、貸款 1年(固定利率) 2.54 2.38 2.44 2.53 2.77 3.04 3.13 3.10 3.36 3.21 3.55 3.43 1年(浮動利率) 1.81 2.36 2.17 2.39 2.75 2.42 2.50 2.52 2.67 2.69 3.14 3.38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外幣利率備案表 表2:2004年第四季度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占比表 (單位:%) 合計 [0.9,1) 1.0 上 浮 水 平 小計 (1,1.3] (1.3,1.5] (1.5,2] 2以上 合計 100 23.23 24.56 52.21 28.98 9.90 10.66 2.68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100 27.13 28.54 44.33 38.75 4.84 0.73 0.01 股份制商業銀行 100 32.93 31.07 36.00 34.61 1.21 0.16 0.01 區域性商業銀行 100 20.59 19.18 60.23 32.31 20.02 6.45 1.45 城鄉信用社 100 1.89 4.13 93.97 11.61 27.00 43.92 11.44 注:城鄉信用社浮動區間為[2,2.3]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備案表 表3:2004年末主要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及占比情況表 余額(億元人民幣) 占資產總額比重(%) 2004年末 2003年末 2004年末 2003年末 資產總額 11852 9123 其中:銀行存款 5538 4550 46.7 49.9 投資 5712 3829 48.2 42.0 國債 2652 1407 22.4 15.4 證券投資基金 673 463 5.7 5.1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市場統計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