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摩托企業遭遇“寒流”
【事件】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相關規定,從2月10日起,國內141家摩托車生產企業的2100多款摩托車因不符合環保要求被列入“黑名單”,浙江省包括“錢江”、“吉利”等21家摩托車生產企業的34個品牌209款摩托車遭封殺。
【點評】最近,浙江的摩托企業遭到當頭棒喝。此次封殺,浙江摩托車生產企業幾乎被一網打盡。這使得原本坎坷的浙江摩托發展之路更為崎嶇難走。
隨著浙江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浙江不少家庭都擁有一輛或多輛摩托車。1993年由國務院頒布的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就對包括摩托車在內的11種特定商品征收消費稅。摩托車企業在銷售時要背負10%的稅金。現在不少城市又對摩托車實行限制政策,這也從另一面對摩托車的發展造成了打壓。
江蘇人才“收支平衡”的意義
【數字】2月23日,江蘇省人才流動服務中心發布2004年全省人才流動報告,去年江蘇省共引進各類人才近25萬人。
雖然去年江蘇省流往上海的人才仍然超過從上海引進的人才,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快速縮小到只有900多人,江蘇省和上海等地之間的人才流動已經出現了進出基本平衡的“對流”局面。
【點評】從城市群的角度來看,長三角兩省一市苦心經營的人才聯網互動系統,已頗具成效。人才信息的共享,為實現人才的平衡對流提供了保證。相信在不久之后,會出現諸如這樣的例子:上海的畢業生已經不再是“上海的人才”而會是“第6城市群的人才”。
從江蘇一地來看,江蘇的發展是保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前提。“人才”往往是最“現實”的,他們總是涌向創業機會更多、生活水平更高、收入更加豐厚的地方。江蘇長期以來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這無疑是實現人才進出平衡的重要砝碼。
用市場手段打擊“默契價”
【事件】隨著液化氣氣源價格一路下滑,南京市液化氣零售價居高不下的局面將得以改變。物價部門計劃從2月21日起下調液化氣中準價,中準價從4.5元/公斤降至4.1元/公斤,
【點評】在市場幾大巨頭壟斷液化氣零售價格的情況下,南京物價部門被迫動用行政手段,強行降低不正常的液化氣零售價格,這對南京市民來說雖然是一個好消息,但同時也凸顯了市場的無奈。
此前,由于幾家大公司的聯合壟斷“默契”定價,讓南京液化氣的零售價居高不下。看來南京液化氣市場還需要培育出更多的市場競爭者,與現在的幾家大公司分庭抗禮。只有加強競爭,才能使大企業有緊迫感,如此一來才會讓利于民,“討”消費者的歡心。
(點評人:魏夢杰)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2月25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