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近日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指出中國經濟現代化程度與美國相比仍然落后100年以上,中國要到2080年才有望成為發達國家。報告指出,中國現在仍屬于經濟欠發達國家,與世界經濟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繼續拉大。2002年中國綜合經濟現代化指數排世界108個國家的第69位。這個報告的結論是比較讓人感到意外的,我國的名次比去年下降了。但它的確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經濟現代化任重道遠。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實現經濟現代化的同時還要兼顧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凈福利。
該報告預測,中國將在21世紀前50年達到世界經濟現代化的中等水平;在21世紀后50年,達到世界經濟現代化的先進水平,經濟現代化水平進入世界前10名左右。而在本世紀前50年,中國經濟現代化至少將面臨經濟質量、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競爭力三大瓶頸,其中,“重中之重”是提升經濟質量。一直以來我們耳邊都充斥著對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贊譽之詞,社會各界和經濟學界更是一片樂觀。但是大家對提升中國經濟現代化的經濟質量又真正關注了多少呢?現在的資源利用方式與環境的承受力能否支撐起中國的經濟現代化嗎?答案是令人悲觀和沮喪的,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眼前的利益和未來哪個更重要呢?
照理說,辦廠是好事啊,工業化嘛,既拉動了GDP又提供了就業機會,但是污染讓人生了病要不要錢醫?醫不好咋辦?污染讓土地無法生產合格的農產品,需不需要從外國進口?不考慮經濟凈福利的經濟行為是野蠻行為,不考慮經濟凈福利的經濟現代化是虛假的經濟現代化!所以現代化的本質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在不顧一切地達到一些所謂的暫時的標準后就大功告成。經濟凈福利,就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全部經濟福利,減去補償伴隨經濟發展而產生的負面效應所消耗或應該消耗掉的那部分經濟福利。經濟凈福利是衡量經濟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它的增長才能說明經濟是在良性發展,經濟現代化沒有被打“激素”。
現代化是一個具體的奮斗目標,但更是一個過程。它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演進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會因為達到了某些所謂的標準而停止,人類社會的發展隨時都會為現代化賦予新的內容,提出新的標準。也許實現經濟現代化的方式比經濟現代化本身更重要。
本報特約評論員 郎嘉
(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