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阮直(北京)
如今,數字對于生活是越來越密切了,出門有天氣指數,喘氣有空氣質量指數,鍛煉有晨練指數,洗車有洗車指數,就連穿什么衣服電視上都要報個穿衣指數。“數字化”的初衷,無疑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質量更高,但“數字”對于生活滲透的無孔不入,反倒讓我們為數字所累了。
如今,有些生活的“教師爺”們,已把生活數字化了。諸如,我們常看到關于鍛煉的標準:一個人每天應走一萬步,如實現不了,可轉換為———游泳30分鐘;跑步30分鐘;連續打網球45分鐘;騎單車95分鐘;做家務120分鐘。一個人一年春秋冬夏,三百六十五天,若這么計算著運動,活著,也可能體質增強了,但腦細胞一定會損失得更多。別說一個運動的事兒,就是喝中成藥,也不必完全按著瓶子上的刻度吧,大約上下不差兩毫克都是允許的范圍。就像燒菜,若都按著菜譜上說的油幾克、鹽幾克、姜幾克,然后用天秤來稱,鍋就該冒煙了。是個大約數便可,做到心中有那個數,手上有個準兒就行了。
其實生活中,我們大多只能是模糊數學。比如駕車的方向盤吧,那是系著自己和他人的性命,可上邊也沒有精確的刻度;嬰兒也不會按照外形的尺寸和造型來確認父母;完成一幅斑駁陸離的油畫,也不必用天秤來稱準各種顏色的配比然后再畫吧。
如今我們看到的總是聳人聽聞的數字,說吃一個炸雞腿等于60支香煙;喝二兩二鍋頭等于日本的1斤清酒;6個易拉罐,會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80毫克。我吃兩個炸雞腿,就如汽車加上了油,若讓我吸120支香煙,那還不得死了?兩廣人很少吃燒烤的東西,內蒙古人則離不開燒烤,但愛吃燒烤的人并沒被“三高”的東西都殺死,壽命也不比兩廣人短多少。還有數據說“人如果醉一次,相當于患一次急性肝炎”,我們內蒙古的男人一年誰不醉上幾次,可他們照樣雄風不減。
我相信科學,但我不信科學就是A=B。自從人類揭秘了生命基因的密碼后,我知道人的個體差異真是太大了,生命的長短、身體的胖瘦、生什么樣的病、長什么樣的癬,與吃了幾個炸雞腿、喝幾杯老白干無關。人本身是千差萬別的,若人人都看著那些生活“教師爺”給我們開出的公式表,用數字指導生活,我看等不到把人養壯,就已把人弄煩了。人若一煩,百病必纏。
宇宙呈現在現代人類面前的不再是單個物體的集合的“實物世界”,而是縱橫交織,立體網狀的系統世界。關于現實世界,特別是對人的生命簡單性的數字解釋,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了。也許按照數學、數字來描述對象、世界和人,用公式化的“相當于”、“相等”來構筑人類知識殿堂是省事了,也容易讓人們接受,可是對于人類現實的認知活動來說,豈不是讓原本多姿多彩的生活減少了些魅力?記得恩格斯曾說過:“人的全部認識是沿著一條錯綜復雜的曲線發展的。”所以,我們不必把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簡單地數字化、公式化。
(曉健/編制)
(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