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營銷方式解決“老大難”問題
本報訊近年來,我國羊絨市場沖擊波不斷,價格起伏不定,羊絨價格暴漲暴跌的現象一直沒有得到較好控制。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羊絨產業之所以無法擺脫“價格怪圈”,根本原因在于低水平重復建設、缺乏行業自律、多頭出口、競爭無序等。要想擺脫這種困境,就需要一種適合的途徑,從根本上加強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監測市場畜牧產品供求和價格
動向,進而有效地指導生產和消費。
三大因素導致價格失衡
首先,我國羊絨產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大量存在,加工能力急劇膨脹,行業之間的競爭逐步加劇,市場秩序大亂。加工能力的嚴重過剩,導致每遇原料緊俏,眾多廠家就你爭我奪,哄抬價格;每遇到原料充足,廠家又競相壓價,農牧民被迫宰殺山羊,形成了羊絨產業鏈的惡性循環。據統計,目前我國羊絨加工企業多達2600多家,無毛絨分梳能力突破2萬噸,是世界羊絨總產量的3倍;羊絨加工能力每年達到5000萬件,而國內外市場每年的總需求量不足2000萬件。第二,雖然我國羊絨制品出口量在不斷增加,但也只是一種低水平數量型的增長,并沒有在質量和設計上有所突破,絕大部分還是老款式老工藝。第三,盡管我國在羊絨產業上有資源優勢卻沒有品牌優勢,國際品更是鳳毛麟角,只能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優勢資源賺取外匯。更為嚴重的是,國內羊絨企業幾乎完全依靠代理商出口,形成多頭出口、以量取勝、壓價競銷。
內銷市場出現畸形狀態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近年來羊絨市場出現了一些反常現象,每當羊絨市場滯銷時,生產商就會把羊絨原料和羊絨制品的價格降低,產品質量有保證;而每當羊絨原料和羊絨制品的價格越漲越高,生產商在羊絨的質量上卻無法保證,往往會摻雜偽劣制品。國內一些羊絨企業多年來習慣于在動蕩起伏的絨市上投機取利,各自為戰,形成:成品少時,大家搶購原料,爭相提價,大打原料戰;成品多時,大家又互相壓價,競相傾銷,大打市場戰。這也是造成以上三個“老大難”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需要務實和平穩經營的企業而言,損失實在太大。在壓力之下,往往動用百戰百勝的價格戰這個法寶進行自我調節,于是在內銷市場上出現畸形狀態。
業內寄望專業化國際拍賣會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羊絨素有“軟黃金”之稱,羊絨商品的特殊性,使得每年的各種經貿洽談會、展銷會等與羊絨的生產和銷售存在一定的脫節,加上羊絨傳統直銷的局限性,供需雙方都希望能有一種適合羊絨業的新型營銷方式來補充前者的不足,以增強交易的公開透明度,保障供需雙方利益。組建羊絨專業拍賣交易機構,借鑒國內外畜產品批發市場、期貨及拍賣交易市場的成功經驗,按照國際通行的公開、公正、公平誠實信用的拍賣交易規則來進行市場交易是必要的,形成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形式。而專業化的國際羊絨拍賣會,是目前行業急需解決的事情。(中國時尚品牌網)(紫/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