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深圳地產之大勢 地產商“下注”房地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4日 09:03 深圳特區報 | |||||||||
“下注”房地產 盡管沐浴著春天喜慶陽光,南國都市卻在經受著絲絲寒意的侵襲。在春寒料峭之時,構思新一年宏圖大略之余,也不禁催人追憶過去一年的風風雨雨。 甲申年仿佛注定是多事之秋。
回望2004年,中國房地產被各種政策消息吹皺了一池水。如同中國股市難變政策市特色一樣,中國地產同樣也在政策的調控下運行。2004年,政府為了規范房地產秩序,保持房地產行業穩健發展,綜合平衡各方利益,加強調控力度,連續出臺了包括土地、金融、信貸、物業管理在內的相關制度和規定。 2004年宏觀調控令旗一舉,地產市場迅及風云驟變。在一場洗牌格局之中,有人借勢攻城略地,大施拳腳,有人金盆洗手,退隱江湖。 更多的地產商為了能在驚濤駭浪中站穩腳跟,紛紛都祭起各種法寶“爭戰江湖”,大小人物競相華麗亮相,利用種種形式獲取媒體的追捧,以贏得置業者們寶貴的注意力。 在深圳,“下注房地產”依然是2004年的基調。 香蜜湖“九萬三”地塊、尖崗山地塊拍賣令專家大跌眼鏡,排出了令人瞠目的樓面地價;地鐵開通觸動沿線物業價格再上一層;置業熱情日益高漲,排隊賣房、高價倒房嘆為觀止;中海、招商、萬科等品牌企業實施“全國戰略”,四處高價拿地,問鼎“霸主”之心昭然若揭;商品房價格高企,利潤不可預期,置業者硬著頭皮入市,投資客“追漲殺跌”,風險不斷積累;在房地產領域,意見的自由市場無法形成,留下資本的話語霸權堅如磐石…… 與地產業內人士孤芳自賞大相徑庭的是,對房地產的“討伐”之聲從未平息過。 “房地產是沒有什么競爭力的行業。”——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在深圳公開問罪地產。 2004年7月,還未聲名遠揚的郎咸平教授出席深圳一個房地產論壇,當被問及包括華為在內的“外行巨頭”都要做房地產時,他直言:這就是中國企業的悲哀。“連華為都要做房地產,是個悲哀。專業化在中國是個好東西,為什么要去做房地產呢?房地產本身我認為是沒有什么競爭力的行業,真正一流的企業竟然去干以偷工減料著稱的行業,我實在想不通。” 毫無疑問,在2004年,房地產業依舊是最具爭議的產業之一。 房地產讓一些人士不爽的一大緣由,就是一直籠罩在房地產業頭上“沒完沒了的泡沫論”,更有人斷言目前中國地產“四海之內皆泡沫”。就是在反反復復的爭執之中,卻只見房地產紅紅火火地又走過一年。 這是怎樣一個行業?熟悉,但又難以琢磨其規律;繁榮,卻時常能觸摸到危機的潛流悄然暗動。 我們幾乎難以在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體系中,找到與中國房地產行業相對應的例子和經驗。即使是專業的地產記者,也無法說出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地產大亨的名字。 與此迥然的是,中國地產界越來越娛樂化,日益增多的地產新舊大腕們聲名赫赫,他們在媒體上頻頻曝光、高談闊論、揮斥方遒,演繹財富心情下的“快樂地產”。輕松、自信、樂觀、興奮……人們盡可以把所有描述優越舒朗的詞匯用在這里。 或許正是這種貌似皆大歡喜的氛圍成為不斷堆積著致命“泡沫”的誘因。 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激流翻滾的河道上如何才能安全地航行? 回頭看看十幾年來風云變幻的地產江湖,無數曾經叱咤風云的地產大佬現已蹤影皆無。 長期以來,土地和資金的低門檻令地產商們其樂融融,津津樂道“稀里糊涂賺大錢”,地產的專業性得不到充分顯現,如今,“銀根”和“地根”緊縮,土地和資金幾乎在同一時間改變了供應方式。 一個新的房地產競爭新秩序雖未形成,但大趨勢已定,想繼續“玩”下去的地產商必須按照新規矩出牌,用新的活法應對不測的變局。 在深圳房地產開發熱潮延續、商品房價格持續攀升、土地千金難求、地產媒體頻唱凱歌之時,我們更應深沉下來,懷著一種嚴謹的、負責的態度,居安思危,冷靜思考,改變“下注”地產的盲目心態,破除自大或迷茫,指明錯誤或不足,使地產增值社會財富、創造市場活力,以更健康的姿態成為極富生機的經濟因素,讓千萬民眾早日實現“詩意棲居”的夢想。 滌蕩過的深圳地產將會更穩健,更活躍,更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