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鋒
企業是要追求利潤的,但企業也是社會這個有機體的一部分,理應對社會各相關利益方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除了看“能否提供合格產品”、“能否產生更多利稅”等“經濟表現”,還要看它是否按時支付工人工資,工作環境是否安全等“社會表現”。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在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承擔起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
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等等。這樣的企業才能成為優秀的社會公民,也才會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占據優勢。
目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全球采購時,已開始用工廠檢查的方式,對供貨方的用工制度、安全生產等條件進行判定,并把合格與否作為供貨商的取舍依據,可見,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社會對企業的外在要求,也是一個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內在需求。它能夠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發展贏得更多的機會,得到更好的回報。“社會表現”不佳、不愿負擔相應社會責任的企業最終會受到社會的懲罰。這段時間,一些地方發生“民工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當部分企業的職工待遇、就業環境“嚇”跑了農民工。在一些省市,勞動監察部門發現某些建筑企業使用童工,立即會將其列入“黑名單”,撤銷其參與工程競標的資質。對中小企業是如此,大型骨干企業也不例外。就在年前,30個國家大型建設項目因為環保違法,被國家環保總局下令停工整改,那些試圖繞過環評程序、蒙混過關的企業,受到了嚴厲處罰。
倡導企業社會責任,并非簡單地要求企業做好事,其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平衡發展的和諧社會”。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從價格競爭轉變為綜合服務、品牌、社會責任的戰略競爭,通過引導企業認識社會責任,體現對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關懷,使得在企業自身競爭優勢得到提升的同時,與社會產生良性互動。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不可能永續經營,而一個缺少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的社會,也不可能健康和諧地發展。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呼喚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而我們強調企業要有社會責任,并非是高不可攀的要求,而是依法辦企業的基本要求。我國《勞動法》、《安全生產法》、《最低工資標準》、《工會法》等法律法規中對企業的相關責任都有明確要求和規定。企業要真正負起社會責任,一方面企業領導人要以社會為重,恪守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認真執行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必須切實負起責任,采取有力的獎懲措施,加大企業違反社會責任的成本,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規的自覺性,使更多企業成為優秀的“社會公民”。
(紫/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