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人民幣理財:銀行業的盛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3日 11:57 光明日報

  “本金安全;年收益率在3%左右,甚至更高”、“投資無風險、安全有保障”。這是近一年來日漸火爆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常用的廣告語。相信許多老百姓都無法拒絕這樣的投資回報。事實上,自從去年中國光大銀行推出首支人民幣理財產品以來,多家股份制銀行也紛紛涉足,人民幣理財正成為最受老百姓青睞的投資方式之一;而前不久,四大國有銀行分別證實已獲準開辦人民幣理財業務。面臨新的變數,人民幣理財市場在新的一年何去何從引人關注。

  理財市場風生水起

  人民幣理財業務是銀行推出的新生事物。具體操作方式是投資者通過儲蓄存款的形式購買該產品,銀行和投資者之間共同簽署一份承諾到期還本付息的理財合同;之后銀行將募集到的資金集中起來進行投資,最后將扣除銀行應得收益外的投資收益按照之前承諾還給投資者。

  由于理財產品收益穩定且高于存款利率,因此一經推出,就受到投資者,尤其是普通居民等中小投資者的熱烈歡迎。統計表明,自去年人民幣理財產品面市以來,目前理財產品的市場余額已達到300億元以上。而多數率先吃螃蟹的股份制銀行也賺得盆盈缽滿。據了解,光大銀行去年推出的“陽光理財”產品,為該行累計募集資金折合人民幣170億元;截至去年底,該行儲蓄存款余額達到541億元,增幅達到44.2%。

  值得一提的是,理財產品給股份制銀行帶來的好勢頭正面臨著來自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威脅。雖然兩者產品的投資對象沒有分別,主要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上的高信用級人民幣債券,包括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但四大國有銀行在資金規模上實力雄厚,業務網點分布廣泛,在儲戶中的信譽度高,因而在理財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上更有優勢。

  據了解,此次四大銀行非常看重這一遲到的業務許可,從產品設計到推廣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其主要原因是市場上理財產品的認購資金相當一部分是從四大銀行的存款中分流出去的,因此四大銀行迫不急待地想開展此項業務,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捍衛存款。

  業內人士分析,四大銀行的介入,勢必會遏制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勢頭,理財市場利潤將重新劃分,理財市場的內涵也會發生改變理財產品將逐漸由目前的稀缺資源變為普通產品;將由民間的非主流投資方式成為與儲蓄、國債等平行的主流投資渠道。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更看中發行機構的產品開發能力、發行額度、信譽度等。而股份制銀行為緩解壓力,必須在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產品結構、發展專業理財等方面下功夫。

  投資勿忘抗風險

  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加入,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而競爭的加劇除了使理財市場更趨成熟外,無疑會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

  一是產品收益在“水漲船高”,一年期理財產品目前收益已經達到3%以上。日前興業銀行推出“萬利寶”理財產品,一年期預期年收益率為3.15%,高出定期存款實際收益75%,創北京市場同類產品新高。二是申購門檻在降低。去年光大銀行首推理財產品時,聲稱只有VIP客戶才有資格購買,此后同類產品的投資額起點逐漸降低,從1萬元到5000元,但多數銀行還要搭售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而現有的理財產品投資起點已降至1000元,預計今后會更加走低。三是品種增多,從一開始的一年期、兩年期到現在的最短3個月,最長三年。四是流動性強。初始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沒有可隨時解約的規定,現在部分產品為方便消費者資金流動,專門設置了客戶提前終止權。五是付息方式多樣化。眼下的理財產品不再只是到期還本付息,有的產品可以按年付息,到期還本。

  投資有風險,理財也不例外。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時,要充分注意到在資金流動性和抗加息上存在風險。一般來說,以往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大都無法提前支取,現在即使有的產品賦予了提前終止條款,投資者也會在收益上有所損失。同時,一旦央行再次加息,投資者只能按預定合同獲得收益,無法享受到加息后新利率可能帶來的更高收益。當然,也不排除當某家銀行經營出現困難時,它所銷售的理財產品也可能出現兌付危機。

  樹立正確理財觀念

  有專家預測,經過多年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中等收入階層人數在日益擴大,而他們正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投資者。過去6年中,銀行理財業務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長,隨著理財產品的日益普及化和專業化,預計今年我國的理財市場規模將達到250億美元。

  事實上,理財市場的日益壯大不僅要依靠銀行不斷推出新的理財產品,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提高理財意識。專家指出,正確的投資理念必須糾正兩種做法一種是有些人把余錢全部放在銀行,甚至錯誤地把存款視為投資,而實際上存款卻在不斷縮水。專家提示,存錢不等于有錢,錢應該像水一樣流動起來,才有可能不斷增值;另一種是有人在投資某個領域,如股票市場獲益后就不再考慮其他投資工具,最后有可能因無法抵御風險而虧損。個人理財倡導合理分配資產,分散投資,最大化地規避風險,讓資金在有價值的投資品種間適當流動,從而保證穩定較高的收益。

  盡管金融機構不斷推出新品,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也不斷增長,但目前的理財市場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投資市場尚未完全開放,金融工具數量有限,多數銀行只能在有限的金融工具間做不同比例的組合;而且由于分業經營,銀行在投資渠道上受到多重限制,無法設計出行業跨度較大的產品,導致市場上的理財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消費者挑選余地不大,也限制了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展開;同時我國專業理財人才匱乏也是影響理財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真正的理財是一項具有極高專業化要求的智業服務,涉及到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房產、外匯等眾多領域,需要的理財人員不僅要具備廣泛的金融專業知識,而且要能熟練地在各投資工具間轉換。目前在我國,注冊理財規劃師和財務顧問師等專業理財人員鳳毛鱗角,急需加強這方面人才培養,提升理財市場的整體服務水平。

  作者:溫源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