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入市 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3日 10:17 上海證券報 | |||||||||
日前,中國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政策的實施配套文件,此舉標志著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的基本制度和運作框架已初步建立,保險資金不再需要繞道于證券投資基金買賣股票,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對于中國保險業來講,這是一個盼望已久的大好事,從長期看,將對促進保險業發展以及協調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共同發展意義重大。
事實上,保險資金進入股市是保險業自身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內在需求。目前,中國保險業總資產已超過了萬億元,在資金運用方面主要為銀行存款和投資兩大方面。截至2004年末,銀行存款額逐年增加,已達到了5000億元人民幣,目前保險業投資的主要投資工具仍然以國債為主,國債投資金額已達到了2651億元人民幣,證券投資基金金額為637億元人民幣。由于目前人民幣利率為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保險業資金運用的投資收益。此外,目前中國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保險資金在國債投資和基金投資的盈利能力相當低。因而,從整體上看,目前中國保險業的投資回報率仍然相當低。這一現實直接制約和影響了保險業本身的長期發展。盡管從保險業自身發展看,急需拓寬投資渠道來改善其投資回報率,而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是一個選擇。但是,有鑒于目前中國股市現狀,如果沒有一個投資盈利前景的市場,對保險業是否具有吸引力仍然是相當不確定的。從這個角度看,目前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并不是事關保險業發展的一個"生死存亡"的必要條件,恰恰是外部因素推動了保險業加快進入投資股市的進程。 客觀地講,是落實"國九條"的外部需求因素直接推動了保險資金入市的進程。在中國股市持續低迷的時期,面對市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期待保險資金入市可以緩解這一壓力。從去年年末啟動落實保險資金入市起,為安排保險資金能迅速入市,監管部門網開一面,連續出臺了《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關于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登記結算業務指南》、《保險公司股票資產托管指引》和《關于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等配套文件。確實,從長期看,隨著中國保險業快速發展,保險市場需要與資本市場協同發展,這也是一個國際慣例。保險資金入市,也可以增加股市的入市資金,并使保險機構成為股市中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將有助于促進股市發展。 由此可見,股市低迷不振是推動保險資金入市的主要外部動力,因而也增加了目前市場對保險資金入市的過高期望。問題是保險資金入市真的能帶來大量入市資金改變目前股市運行狀態?這需要我們加以分析。因為,國際經驗告訴我們,從投資回報率與資產安全性等綜合指標分析,目前國外保險公司仍以債券尤其是高質量債券如政府債券等為主要投資工具,投資股票的比重并不高,況且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股市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規范和成熟,保險資金運用情況尚且如此。比較而言,目前中國股市缺乏藍籌股及分紅能力很強的上市公司,加上股市監管體系還有待于完善,這些因素都表明,盡管目前保險資金可以直接投資股票了,但也不會大舉進入股市。而且,按照相關規定,以目前保險業資產總額的5%測算,估計約有600億元人民幣額度可以直接進入股市,況且在股市低迷時可能入市的資金會更少。因此,保險資金入市究竟會對中國股市帶來什么實際的影響,可能是象征意義要遠大于其實質意義。 這反映出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問題是,如果中國股市依然像現在那樣低迷不振的話,保險資金入市的市場影響可能會減小。那么,這是否預示著中國股市將面臨重大轉機,即股市變革到足以讓保險資金感到安全和有盈利前景的程度?當然,我們并不否認保險資金入市的長期影響與積極作用。從長期看,允許保險資金入市是順應市場發展的一種長遠考慮,但有鑒于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結構、金融發展階段和股市發展現狀等多種因素,對保險資金入市的市場影響仍然要持謹慎看好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