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姚海根
性別:男
年齡:61歲
出生地:浙江嘉善
單位及職務:嘉興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姚姓來源有三:1、出自媯姓,2、出自子姓,3、他族改為姚姓。據有關史料所載,西晉時有羌族首領姚戈重,本是漢時西羌燒當氏的后人,他們自稱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
我于1961年考入浙江農業大學,畢業后到中國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工作,1974年調回浙江。多年來,我從事著水稻育種方面工作,黨和國家也給了我很多榮譽,我先后獲得“省特等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為八屆、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3年我到北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時候,你采訪過我,我跟你談了糧食安全問題,后來你發表的新聞稿《糧食形勢不可盲目樂觀》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那一年的下半年,中央領導也開始強調糧食安全問題了。
今天你來采訪我,我更要強調糧食安全問題。因為2004年中國經濟遭遇的一些問題中,由于糧食供應偏緊帶來的連鎖反應不可忽視。
對于浙江來說,自古以來水稻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有優勢的糧食品種,是關系到糧食安全的關鍵品種。這些年來浙江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時期。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無論一個地方現代化水平達到什么程度,“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是永遠不會變的。
雖然從全國范圍講,浙江屬于糧食銷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重視糧食生產。要確保糧食安全,首先就應該用好本地的資源。
浙江人多地少,客觀上耕地資源也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抓好糧食生產的切入點是抓好良種培育和推廣的科技投入力度,以充分發揮現有耕地面積的產出率。
從2004年的情況看,浙江農業科技人員的政策環境有不少令人興奮的亮點。以水稻育種為例,2004年3月初我在北京參加“兩會”期間,向呂祖善省長匯報工作,請求增加投入。呂省長讓我打一份報告。我連夜起草后請賓館商務中心進行打印,第二天即交給呂省長。“兩會”結束后回到省里,呂省長的批示就下來了。
你問報告的內容和批示情況?我是浙江省水稻育種攻關小組的首席專家,過去每年的攻關經費是110萬元,我請求呂省長增加到250萬元。結果呂省長一點折扣也沒打,就批給了我們。呂省長還在一次會議上說,農技人員提的要求是非常實在的,要的經費肯定會用在“刀口”上的,這讓我們非常感動——我在浙江工作了30多年了,省長親自給水稻育種批示這么大數額的經費可是第一次啊。
2004年以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從省政府到省以下各級政府以及各個職能部門對農業科技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加,希望這個勢頭能夠保持下去!
(本報記者 鄒建鋒 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