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感受鄉愁從詩開始。那時,我的記憶是年輕的。隨著歲月的推移,世事的變遷,很多東西都漸去漸遠了。然而有那么三兩首詩,卻執拗地盤踞在記憶深處,在日復一日的生命流程中益發清晰。每每默誦這些美麗的詩行,都有一份無言的感動。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席慕容的鄉愁,是年輕的心渴望親近故土時,獨自吹奏出來的清亮的笛音;是一份悵然若失的心境;是一棵根植在心頭,不長年輪的歲月樹。席慕容的鄉愁,是一支有關鄉土的永遠而年輕的戀歌。
余光中的鄉愁,則極盡哀婉纏綿:“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既有血有肉,又篤實明白。一當觸及這些連系親情、愛情、思鄉之情的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再麻木的靈魂都會為之震顫,再冷硬的心靈都會為之動情。人生苦短,更何況一生一世遠離鄉土的人,哪能沒有落寞傷感的情懷。
鄉愁詩中最為絢麗最有意境最讓人柔腸百結的要數余光中的《鄉愁四韻》:“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那血一樣的海棠紅,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樣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鄉愁的等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那母親一樣的臘梅香,那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這些詩意的存在,遠離久了,便如夢似幻,又怎能不百般牽引漂泊者對鄉土的美麗懷想。
站在個體的角度,鄉愁可以是一份詩意的情感;站在一個國家的角度,鄉愁則是一種銘心刻骨的傷痛。為海峽兩岸統一大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訪美加四國會見華僑華人時,就自然而然引用過余光中的《鄉愁》。他飽含深情地說:“淺淺的海峽,國之大殤,鄉之深愁”。
鄉愁啊鄉愁,可以是生命個體中一種憂傷而美麗的存在;但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除了傷痛還是傷痛,絕不會有什么美麗可言了。
《市場報》 (2005年02月22日 第二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