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一直把發展外經外貿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 , 抓住機遇 , 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土地和電力方面的優勢,將發展加工貿易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 優化投資環境 , 搞好配套建設 , 擴大招商引資,使全省的加工貿易呈現出加速發展的好勢頭。2004 年 1-8 月份 , 全省加工貿易出口達到了 106.6 億美元 ,同比增長40.9%, 高于全省外貿出口平均增幅和一般貿易出口增幅 6.9 和 15.1 個百分點 , 占全省出口總額的48.9%。
前些年 , 由于思想觀念、發展機制和工作力度等方面制約,山東省的加工貿易與南方沿海先進省市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人們認為加工貿易增值水平不高 , 只能賺少部分工繳費 ,大量的利潤被外商賺走了, 不如搞一般貿易效益高 , 所以對發展加工貿易的積極性不高 , 而整體配套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及協調機制不夠健全、政策不靈活、管理方式不寬松等 , 也直接制約了全省加工貿易的發展。
為搶抓機遇 , 促使加工貿易躍上新臺階 , 山東省在清醒地認識到差距的同時 , 充分認識自己面臨的發展機遇和具有的優勢,挖掘全省發展加工貿易的巨大潛力 , 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 , 為加快發展加工貿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其吸引和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和釋放出來。
一、加強環境建設 , 優化投資環境
針對青島、煙臺、威海電價偏高的問題 , 為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 山東省將加快電網改造 , 充分發揮地方電力資源的作用,確保電力供應 , 滿足企業生產需要。為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 不斷完善、更新口岸設施 , 擴大吞吐能力 ,加強各口岸之間的合作,推動口岸向集約化、規模化和效益化方向發展 , 提高口岸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益。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企業,建設以港口和空港為依托的現代化、智能化物流基地 , 進一步規范整頓場站的經營行為 , 營造高效的口岸環境。協調各口岸部門,實施“大通關”。通過運用現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 , 對單證流、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整合,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為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 , 加快通關速度 , 降低通關費用 , 提高通關效率。
為完善服務機制 , 優化服務環境 , 各監管部門推行服務承諾制 ,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 減少行政審批 , 公開辦事程序和時限,并定期對服務承諾情況予以通報。針對加工貿易企業普遍反映技術人才招聘難、獲取產品配套信息難的問題 , 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中介機構和人才市場的作用 , 建立產品配套信息網站 ,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為企業提供技術人才和產品供需信息。同時, 協助企業積極開展訂單培訓 ,為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并且從過去單純注重為外商提供生產經營服務 ,轉向更多地關注為外商提供生活服務上 ,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好吃、住、行和就醫、健身、娛樂以及子女入托入學等問題。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 實施外資帶動戰略
外商投資企業是加工貿易企業的主體。只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 實現利用外資的新突破 , 才能帶動全省加工貿易的大發展。為此,山東省開展了新一輪大招商、招大商活動 , 加大引進外資力度特別是努力吸引以世界 500 強為主的跨國公司來投資。
正確引導外資投向,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水平。加快引進能夠充分體現土地單位面積投資強度、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現稅收潛力、體現出口創匯規模、體現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的項目,重點引進“大進大出”的集約增長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關聯配套”型和龍頭帶動型企業的項目。吸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中心轉移到山東省,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牢固樹立“親商、安商、富商”意識 , 主動與外商溝通 , 為他們降本增效創造條件 , 搞好服務 ,促使外商投資企業擴大加工貿易規模, 不斷將訂單轉移到山東生產。對加工貿易出口 50 強企業 , 實行領導分工責任制 ,對大項目重點調度 , 實施全方位直通式服務 ,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完善配套體系 , 加強載體建設
通過完善交通物流、金融服務和科技教育三大配套體系 , 提升山東半島地區的整體功能。加快半島地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改造完善海港、空港、鐵路 , 推進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聯網 ,形成快速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確保制造業基地建設需要。
突出產業鏈招商 , 抓住當前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 , 根據全省的統一規劃和產業布局 , 制定產業導向政策,實施產業集群式招商。重點圍繞汽車、造船、電子信息、家電、石化、機械等支柱產業 , 促使優勢產業在招商引資中發展壯大,帶動一大批配套企業 , 形成產業鏈和企業集群。
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 努力培育制造業新優勢 , 形成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同時,鼓勵半島地區將原有的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加工貿易項目適當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鼓勵西部地區向半島地區輸入勞動力從事加工貿易。
加強園區的規劃管理 ,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 大力推進園區的體制創新、政策創新和服務創新 , 改善園區發展環境,增強園區吸引力和承載功能 , 使園區成為發展加工貿易的重要載體。明確不同園區的功能定位 ,突出產業優勢和特色,密切生產、科研、技術和資本的結合 , 強化產業配套 , 加快產業聚集 ,提高產業競爭力。青島、煙臺、威海、濟南、濰坊 5個出口加工區將充分發揮功能和政策優勢 , 增強“大、高、新”項目進區的吸引力,建成全省加工貿易的先導、示范和帶動區。積極支持青島保稅區開展“區港聯動”試點 , 在繼續發揮現有政策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臨近港口、貨物集散便利的交通優勢 , 拓展保稅區倉儲物流功能 , 帶動加工貿易發展。在園區開發上,加快實現從注重量的擴張向注重質的提高轉變;從注重引進項目數量向注重引進大項目、好項目轉變;從注重推進開發速度向注重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轉變,不斷優化園區投入產出比率 , 提高園區的綜合開發效益。
在國家清理整頓現有各類開發區 , 收緊土地審批政策情況下 , 充分發揮閑置舊資產、舊廠房的作用,通過兼并、租賃、合資、合作、并購等多種形式 , 把閑置的潛在生產能力迅速轉化為加工貿易的現實生產能力。
山東省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其在全省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突出和明顯。1987年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僅占當年全省出口額的7.6%, 到 2003 年底 , 加工貿易比重已上升到占全省出口額的 46.6%。同時 ,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吸引外資的增長,2003 年全省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到全省加工貿易出口額的 71%,占全省外貿出口額的 33.1%,實現了發展加工貿易與吸引外商投資的良性互動。加工貿易的發展也促進了全省產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半島地區形成了一批以 IT和機械制造業為代表的 , 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企業 , 產業積聚效應初現端倪。
作者:周嘉賓 山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廳長
商務部 《中國經貿》 2004年 第10期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