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資手機代工建倉大陸投資環境缺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1日 13:3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爭相擴產 “目前南京工廠的產能已經增加到了250萬臺一個月。”2月17日,華寶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寶通訊)總裁特別助理柯典明透露,華寶通訊今年計劃出貨的1500萬臺手機中,絕大部分將在南京生產。
華寶通訊2004年的手機代工總量為860萬臺,其主要客戶為摩托羅拉和松下,為臺灣最大的幾家手機代工廠之一。 華寶通訊南京工廠從2004年4月15日動工,到2004年7月24日機器、人員正式進駐,只有短短一百天,創下華寶集團蓋廠速度的最快歷史紀錄,目前250萬臺的產能僅僅動用了工廠的一樓。“如果將二樓也裝上生產機器,整個工廠的產能將達到600萬臺每個月。”柯典明告訴記者,按照每個月600萬臺的產能計算,該工廠無疑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廠。 隨著南京工廠的擴大,華寶通訊正逐步將原來在臺灣地區的產能轉移到大陸,“目前在臺灣的產能大概每個月只有30萬臺左右”,柯典明告訴記者,在大陸生產手機的成本要比臺灣低得多。過去華寶通訊的手機主要在臺灣的平鎮廠區生產,自南京廠啟用后,未來臺灣將成為公司的營運及研發中心,在臺灣平鎮的工廠也轉以新產品試產為主,從而完全退出手機制造。 除了在南京設立手機制造工廠之外,華寶通訊也將在南京設立研發中心,主要進行軟件開發與測試,研發人數也希望在3年內由100人擴張到300人規模,目前在臺灣大概有500個研發人員。 華寶通訊進駐南京后,該公司的一些上游零部件廠商,包括統寶、生產濾光片的一品,以及機殼廠綠點等公司也已經開始在南京江寧開發區投資設廠。 十大代工廠商云集 不僅是華寶,臺灣其他手機代工廠都在加速在大陸擴產的步伐,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在香港上市時就承諾,將募集資金中的8億港元用于擴大在深圳、杭州和北京三個工廠的產能。 而作為臺灣最早開始從事手機研發的明基,到大陸布局要比華寶通訊等早得多。早在1994年,當臺灣業界都認為手機非臺灣公司能研發的時候,明基就下注開始研發手機的,也正是得益于這種自主研發的實力,2004年,明基的手機出貨量高達1600萬臺,在臺資企業中僅次于鴻海。因為投入早,掌握了手機的核心研發設計能力,加上旗下的達方電子專門生產手機關鍵零組件,使得明基手機的毛利比其他臺灣廠商高出1/3。 “當時也沒有想到盤子能開這么大。”明基董事長李?耀告訴記者,明基在蘇州的工廠年產能為600萬臺手機,而且達方電子也在蘇州。 緊貼鴻海和明基,2004年臺資企業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三的華冠通訊主要產能也布局在江蘇吳江。2004年華冠的手機出貨量為1100萬臺,其主要客戶為索尼愛立信、NEC和東芝,而NEC在中國市場的很多機型都是由華冠吳江的工廠代工,然后運到NEC手機在中國的注冊地武漢,以NEC的名義出貨。 華冠通訊目前總公司位于臺北,臺北辦公室為策略中心與生產總部,主要從事研發、企劃。量產制造中心則主要在吳江的工廠,而四個研發中心有兩個位于大陸的南京和杭州。而在華冠通訊看來,其核心競爭能力恰恰來自很好地利用了兩岸的競爭優勢。 聲稱2004年出貨量達到400萬臺的迪比特,其產能幾乎已經全部轉移到了大陸,目前它在上海有一個年產能約為1000萬臺的工廠,專接OEM訂單的泓越則設在天津。 而在臺灣出貨量為350萬臺的英業達集團,其手機生產基地主要位于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商廣達電腦,2004年的手機制造量也高達550萬臺,其生產基地就在上海松江;另外,在臺灣手機代工出貨量排在前十位的宏達電子等生產基地也基本轉移到了大陸。“大的廠商已經全部過來了。”迪比特一位高層告訴記者。 來自臺灣MIC(臺灣“信息產業情報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臺灣手機制造商出貨量為5230萬部,約有60%在大陸生產加工,而2003年出貨量只有4290萬部。MIC同時還預測,2005年臺灣手機廠商的出貨量有望達到6828萬部,比去年增長30.6%,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將從2004年8.3%提升到10.9%,而將生產轉移到大陸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快。 大陸還缺什么? 雖然這些臺灣廠商在大陸的手機工廠每天都在熱火朝天地生產,但是偌大的大陸市場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塊可望不可及的蛋糕。 到現在為止,唯一獲得手機牌照的臺商是迪比特,讓明基等廠商頭痛的是,他們仍然無法拿到手機牌照,制造的手機大部分只能為其他廠商做嫁衣,而自己卻不得不采取和CECT合資的方式來曲線進入大陸市場。 “為什么三星、LG等都能拿到牌照?”一位臺商抱怨說,在信息產業部宣布不再增發牌照之后的2002年,三星憑借韓國政府的公關順利得到了手機牌照,而LG則采取與收購廈門中橋的韓國VK株式會社分享牌照的方式順利進入了大陸市場。 對于這些臺商來說,大陸龐大的手機市場只能望洋興嘆,他們只能通過代工獲取很小一部分利潤。 而且在柯典明看來,大陸的投資環境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做生意不單純看勞動力成本,而是看整個做生意的成本”,柯典明表示,“大陸的缺陷主要是法制還不完善,信息不夠暢通,法令制度改動比較快”,而對于以代工生產外銷為主的臺商來說,“海關通關還是不夠迅速”。 “跟東歐和墨西哥等臺商投資比較多的地方相比,大陸的勞動力成本低,而且語言上有優勢——大家都講中文”,柯典明說。但這種優勢正在受到挑戰,主要是大陸的經濟發展遭遇到了一些瓶頸,“缺電很嚴重,有些地方的高速公路也塞車,人力成本也上升了”,一位臺商抱怨說,“這幾年每到夏天和冬天都要出現的限電、燃油價格上升,都讓這些手機代工廠感到很大的壓力”。 而一些臺商也采取了分散投資的決策,“我們在匈牙利和墨西哥都有工廠”,鴻海新聞發言人林章德也告訴記者。 不過在柯典明看來,只要大陸能夠改善自己的投資法規環境,對臺灣手機廠商來說,大陸是全球任何其他地方都無法媲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