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貝魯特的一聲巨響,炸死了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也引燃了美敘關系的火藥引信。連日來,美國對敘利亞的表態連續升級。15日,美宣布召回駐敘大使,并聲稱不排除對敘采取新的制裁。受此影響,國際油價在上周再度沖破48美元/桶。
敘利亞和黎巴嫩歷史上曾是一個國家,后在法國殖民統治下被分割。不過,雙方仍保留著特殊的緊密關系,許多敘利亞人至今仍說黎巴嫩是敘利亞的一部分。近年,黎巴嫩民眾
分成親敘的政府派和反敘的反對派,斗爭激烈。哈里里近期曾表態將重新謀求出任總理,并一再發表反對敘利亞控制黎巴嫩的言論,因此,他的身亡導致黎巴嫩國內反敘浪潮高漲,美國也趁機介入。
作為中東產油國的敘利亞扼地中海與亞洲的交通通道,與土耳其、伊拉克和以色列接壤。伊拉克是通往阿拉伯海的石油出口,敘利亞是通往地中海的石油出口。拿下敘利亞,與伊拉克連成一片,美國就可以東控阿拉伯海,西控地中海,從兩端徹底掐住中東的石油通路,能夠隨時對作為歐盟能源命脈的海灣腹心地帶實行封鎖,讓老歐洲時時都感到美國的威脅,就得乖乖聽話。美國早就將敘利亞列入“無賴國家”名單,就是為有朝一日對敘利亞下手埋伏筆。
不過,敘利亞短期內變成第二個伊拉克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美白宮認為通過施壓使敘方配合,比出兵直接“接管”要劃算得多。敘利亞也不是像薩達姆那樣的孤家寡人,它在阿拉伯國家中“人緣”不錯,對它不要說動武,即便是推動聯合國對敘出臺“致命性”的制裁措施都會有大麻煩。因此,美國眼下要做的只是繼續對敘利亞施壓,設法推動黎巴嫩的反敘浪潮,促成敘利亞步步退讓和國內生變,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