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記者18日從廣州市春運指揮部獲悉,截至2月15日,通過鐵路到達廣東的外來工超過100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6%。在取消了春節后一個月內不得招收新民工的禁令后,入粵民工竟然不增反減。“勞動薪酬太低了!廣東省一類城市最低工資標準才684元!”廣州市某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表示,今年流入廣州的外來工不升反降,主要是由于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勞動薪酬不再具有吸引力。長三角、環渤海、山東等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相當數量的農民工。
“民工荒”變成“技工荒”
據廣東省勞動部門調查,去年開始席卷珠三角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在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盾上。“低工資,最先跑掉的當然是有技術的工人。”勞動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相對于普通工人,有技術的工人更有條件尋求報酬更高、環境更好的工作崗位。剩下的就是只會做最普通的工作的工人。由于中國人口數量巨大,普通工人是從來不會缺少的,所以,“民工荒”就逐漸表現為“技工荒”了。
陷入“低技術陷阱”
廣東省總工會不久前完成的一項調查表明:“勞動力無限供給下的低工資高競爭力”,正使中國經濟陷入一個低技術的陷阱。中國的勞動力太便宜,廠家不愿意投資更新技術、提高工人的素質。即使是一些掌握新技術的外商,在中國設廠也寧愿多雇些廉價工人,少用昂貴的先進設備。“這有點像飲鴆止渴。”一位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說,勞動力越便宜,企業越不愿意投資新技術、新設備。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產品競爭力,工人工資就不會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無限供給”以及“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將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有關人士警告,低工資實際上是一種惡性循環的開始。盡管許多員工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需要提高,但幾乎沒有可能進行學習“充電”,因為自己微薄的工資僅能維持城市的高成本生活。同時,高昂的教育收費提高了進城務工人員和貧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門檻,形成這一龐大人群的“教育荒”,進而導致“技工荒”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