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2005年的車市開局可謂一片“紅火”:從廠家發布的1月份銷售數字看,不少廠家的銷量均有較大回升;另外,據媒體報道,不少轎車車型還出現了“逆市漲價”的情況。如果消費者不仔細分析,僅憑那些有具體數字“支撐”的車市變化,似乎不難判斷出2005年車市樂觀的前景。但實際上,長期以來,關于國內車市的一些統計數字總是讓消費者“霧里看花”,朦朧之間少了幾分準確性和公信力。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汽車業內,月度統計數字“水分很大”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依靠各廠家自報,廠家一般
報的是賣給經銷商的車輛的統計數字,而不是最終交付消費者車輛的統計數字。因此,這種統計方式造就了經銷商庫存這一神秘莫測的“灰色地帶”。談到一些車型“逆市漲價”,其中的“貓膩”就更大了。國內某些車型采取“饑餓療法”,制造車輛供不應求假象的手段在擴散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車型2004年的庫存由于降價到位等因素消化較快,經銷商沒有庫存壓力自然腰板硬,小幅漲價才成為可能。而從長遠看,今年70多種新車型要擠在國內上市,市場細分深入化將帶來不亞于去年的激烈競爭,降價是大勢所趨,所謂的“逆市漲價”,其中自吹、炒作的成分往往多過那些數字對車市的實際參考價值。記者近日采訪了國內一些合資汽車企業的領導和跨國汽車公司的老總,他們普遍認為,僅用今年1月份的銷售數字來證明中國車市的走向是難以成立的,這個單月樣本因為新舊年交接、臨近春節等因素具有很強的不可比性。最起碼,分析家們也要等到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出來后再發高論。當然,前提是廠家提供的數字中不要有太多的水分。作為消費者,也應當反思一些錯誤的購車思維,避免被虛假的車市數字“忽悠”,例如“買漲不買跌”。在買方市場,持幣的消費者永遠比持貨的廠家主動。
警惕中國車市的數字水分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據新華社電2005年的車市開局看起來一片“紅火”:從廠家發布的1月份銷售數字看,不少廠家的銷量均有較大回升,不少車型還出現了所謂“逆市漲價”的情況。表面上,似乎可以看到新年車市的樂觀前景了。但實際上,長期以來,關于國內車市的一些統計數字總是讓消費者“霧里看花”,朦朧之間少了幾分準確性和公信力。在汽車業內,月度統計數字“水分很大”已是公開的秘密。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依靠各廠家自報,廠家一般報的是賣給經銷商的車輛的統計數字,并不代表最終都交付給了消費者。正是這種統計方式造就了經銷商庫存這一神秘莫測的“灰色地帶”。以2004年為例,關于國內汽車企業庫存的“統計版本”從15萬輛到100萬輛不等,庫存究竟有多少,消費者不難從年終一波波的降價潮中咂摸出深淺。一些車型“逆市漲價”的“貓膩”更大。國內某些車型采取“饑餓療法”,制造車輛供不應求假象,其中自吹、炒作的成分往往多過那些數字對車市的實際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