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紡織業海外再嘗甜頭 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悄然謝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8日 08:02 證券時報 | |||||||||
2005年伊始,根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全球紡織品和服裝貿易配額制度已經悄然謝幕。此次配額取消并未在行業中引起如潮般的樂觀預期,更不及3年前簽訂有關協定時來得熱烈。反傾銷調查和“特保”條款是否實施成為籠罩在內地紡織業的陰影。 “貿易摩擦和不利條款”隱憂仍存
不可否認,后配額時代,貿易摩擦和WTO協定的不利條款(如“特保”)將更多限制內地紡織業發展。在曾經對中國設置配額的國家里,美國和歐盟的紡織服裝制造企業已經向政府提出對我國實施“特保”條款。2005年初,土耳其和阿根廷政府已經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限制。在反傾銷調查和制裁方面,近半年內分別有歐盟對化纖布,美國對11類產品,墨西哥對嬰兒服裝及衣著附件,土耳其對編織絨纖維和繩絨纖維,秘魯對部分棉布和粗布,印度對織布等多起裁決和調查,影響內地紡織業的發展。 然而,在反傾銷調查和反對實施“特保”條款的過程中也有可喜的消息傳來。近日,歐盟對中國化纖布反傾銷調查中,56家應訴企業中的16家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28家被否認“市場經濟地位”,12家尚未獲得消息。雖然內地企業未能全面勝訴,但我們可以看到紡織企業已經在近年來反傾銷調查中積累相當的應訴經驗。 同時,“特保”條款是否實施在美國和歐盟內部也存在著不同聲音。去年12月,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就以“市場擾亂威脅”準備對中國產品使用“特保”措施。但長期受惠于我國廉價紡織品的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商協會(USAI-TA)將CITA訴至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并促使美國國際貿易法庭簽署臨時禁令,要求政府暫停對從我國進口的紡織品施加新限制訴求。但該禁令只是臨時禁令,美國國際貿易法庭隨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延長禁令時間,或者以新的依據取消禁令。歐盟內部進行對我國是否實施“特保”條款的討論中,也由于各成員國的利益不同,難以達成共識。 外部環境良性發展 誠然,貿易摩擦將成為我國紡織出口企業面臨的經常性問題,但并不會從根本上動搖整個紡織行業的競爭優勢和增長趨勢。2004年1-11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884億美元,增長22%。其中,對設限國出口237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27%,同比增長18%,低于非設限國的23%的增幅。設限國出口額凈增長約36億美元,占全部出口凈增長額的22.6%,而出口增長對整個紡織行業增長額的貢獻約28.5%。初步測算,設限國出口額的凈增長占紡織行業全部凈增長約6.5%。因此,即使個別國家或地區動用“特保”條款,對內地紡織服裝業整體發展的影響也相當有限,只是放緩我國產品在設限國的市場份額增長,但另一方面也將紡織行業的增長周期延伸至2008年。從某種程度上講,未嘗不是好事。 從外圍經濟環境看,世界經濟保持良好的增長趨勢,紡織行業正在分享世界經濟成長的碩果。2004年,全年紡織服裝行業銷售產值為26400億元,同比增長22.79%;出口973.85億美元,同比增長21.01%;外銷與內銷的比例分別為30.25%和69.75%。其中,紡織品出口增長25.21%達357.69億美元,服裝出口增長18.69%達到616.19億美元。再看2004年紡織行業的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包括,紡織品基本原料棉花和化纖價格高漲、國家降低紡織品出口退稅率、電力和運輸費用迅速增加、貿易摩擦增多等;有利因素則是部分配額取消、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增長帶來的需求增加。 對比2004年,2005年配額取消所帶來的潛在機會增加,棉花等原材料價格明顯回落。雖然國家對出口產品征收從量出口稅,但金額比例較小,且有助淘汰低價傾銷產品。筆者認為,2005年紡織行業的外部整體環境將優于2004年,行業整體將保持良性增長,增幅應不低于20%。 紡織業將延續黃金時代 雖然有下列不確定因素存在,但筆者認為,2005年的配額取消,仍將有力促進中國紡織業黃金時代的延續。 人民幣升值問題。人民幣升值對紡織行業是負面影響,但不會改變其發展趨勢。近期,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小,筆者預測,2005年即使人民幣升值,其首次對美元升值幅度在8%以下的可能性為80%。目前,內地紡織業用以購買原材料的資金主要以人民幣計算,升值將提高原材料相對成本,對毛利率不利。棉花配額的放開,可以使紡織企業選擇在國外采購原材料。在紡織業的成本中,其他以人民幣計價的人力成本僅占總成本的不到30%。筆者估算,提升產品定價約2%左右就可以抵消升值的影響。對內地出口產品定價而言,這一升幅并不會消減其價格方面的優勢。因此,人民幣升值對紡織出口的影響有限。 低成本無序競爭。在內地紡織行業出口量和金額不斷增長的同時,大量產品單價長期呈下降趨勢,業內人士歸因于行業無序競爭造成的利潤率低下。但紡織品行業是內地最早進入充分競爭狀態的行業之一,90年代初的限產壓錠,其結果并未能全面提高紡織業的國際競爭力。激烈的市場競爭,毛利下降的壓力才能促使紡織企業由分散走向集中,促進企業在提高規模、降低成本的同時,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及樹立品牌來回避產品的同質性,從而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 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內地紡織行業最主要的競爭優勢來自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特別是沿海地區人均收入提高,勞動力成本的增長問題不能回避。目前,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五個沿海省市的紡織品出口占全國出口近80%,而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可能削弱紡織產品原有的競爭優勢。筆者看來,內地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收入差距,使產業轉移發生在內地的可能性相當大。因此,未來3-5年內,勞動力成本問題也不會成為制約內地紡織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紡織行業的發展前景相當樂觀。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龍頭企業將強者恒強。筆者之見,上市公司中非公有制或已完成MBO的龍頭企業將有機會乘著行業東風,走得更快更遠。香港上市的中資股中,如魏橋紡織(2698)為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目前估值具備吸引力,投資者可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