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東升
一個適宜實行民主的社會應當像一個雞蛋,而且得是一個散黃的生雞蛋:它的外邊包著硬殼以保護其獨立與完整,同時內部卻又充分交融而能循環流動
伊拉克大選選出來的第一大黨代表的是宗教性的而不是世俗性的力量,他們所認同的
利益與價值到底是伊拉克國家的福利還是包括了伊朗人在內的宗教派別,目前還很難說
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之間的身份差異在這場選舉中體現得如此明確而重要,什葉派的人口優勢又是如此明顯,以致誰都知道遜尼派必將永遠處于悲慘的少數地位
未來的伊拉克政權是親美還是反美,駐伊美軍可以說了算;但是民主制度下運轉的是世俗的還是神權的政治,民主能否使得國家重新獲得秩序與和平,這些都由伊拉克人自己說了算,否則就不是民主
換言之,民主的藥方在伊拉克是否奏效,關乎美國新保守主義的中東戰略的成敗,而很大程度上,美國人的輸贏不在他們自己的掌控之中
美國人在中東如今處在一個大賭局中,賭的是自己在伊拉克能否建立并且穩固一個世俗的、親美的、民主的新政權。如果這么一個新政權能夠在伊拉克立住腳,那么美國就可以在經濟上獲得石油、政治上推動民主、戰略上牢控中東。而如果建立起來的是個神權的反美政權,或者更糟糕的是民主體制夭折,國家陷入內戰與分裂,那么下一屆美國總統將會不由得懷念薩達姆。
未來的伊拉克政權是親美還是反美,駐伊美軍可以說了算;但是民主制度下運轉的是世俗的還是神權的政治,民主能否使得國家重新獲得秩序與和平,這些都由伊拉克人自己說了算,否則就不是民主。換言之,民主的藥方在伊拉克是否奏效,關乎美國新保守主義的中東戰略的成敗,而很大程度上,美國人的輸贏不在他們自己的掌控之中。
那么,美國人在伊拉克搞的民主到底有多大希望呢?在討論伊拉克民主之前,讓我們權且拋開具體的黨派、選票、人物,而先溯源至民主的基本原理。眾所周知,民主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政治組織模式能夠有效地運轉,是有許多前提條件的。歐美學者已經從經濟、社會、政治等多個角度詳細討論了這些條件,在這里,我打算補充一條,那就是我所謂的“民主的邊界論”。一個社會的邊界,分內外兩種。民主機制能夠成功運轉,首先要求這個社會的外部邊界必須明確有效,而同時內部邊界不能固化。
這種理論聽起來玄奧,其實可以訴諸我們的常識來理解。當一大群人試圖通過眾意表達來實現對資源的權威性分配時,由于徹底的一致幾乎不可能,所以必須共同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否則民主就沒有了可行性。如何讓少數服從多數,這是民主制度運轉的關鍵所在。
處于少數地位的人之所以會屈服于多數人的意志,并不是因為他們害怕多數人的拳頭或者唾沫,也不是他們容易被說服或者被洗腦,而是因為他們知道:盡管在當下的議題上自己處于少數,但是在未來的其他議題上自己很可能成為多數的一部分。
一個整合良好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有多種利益,附帶著不同的身份,而這些利益和身份又是縱橫交錯在一起。在養老問題上,張三李四一起對王五形成多數權力從而獲得較多利益;而在稅收問題上,王五可能與張三一起對李四形成多數而占上風;在產業政策上,李四王五可能站到一起反對張三。正是由于在議題變換中預期機會的平等,理性的人們會甘愿服從對自己暫時不利的制度安排。
但是,假如無論是在稅收、養老問題上,還是產業、教育政策上,張三與李四總是站在一起對王五形成多數,那么王五就不干了,因為這樣的多數意見對他而言是暴政和剝削。于是,如此民主的結果要么是多數人的暴政和少數人的暴力反抗,要么以整體的分裂而告終。所以,決不能讓某一群人永遠占有絕對多數而讓某些人永遠處于可悲的少數,也就是說,決不能允許在一個社會內部形成僵滯不變的身份界限。
另一方面,這個整體中的絕大多數成員應當認同這個整體而不是其他對象。他們應當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這個整體上,而不是在別的組織上。他們的意志應當是自主的而不是受外部操縱的,他們應該把自己當作目的而不是作為外人的手段。同時,現代的民主通常都是間接民主,所以,眾意的代理人更應當保證忠實于多數的意志而不是外部力量的意志。換言之,這個社會的外部邊界應當是明確有效的,能夠抵擋住外來的壓力或操縱。
形象地說,一個適宜實行民主的社會應當像一個雞蛋,而且得是一個散黃的生雞蛋:它的外邊包著硬殼以保護其獨立與完整,同時內部卻又充分交融而能循環流動。所以,“民主的邊界論”又可以稱為“散黃蛋理論”。用上述兩個標準來考察歷史與現實中的民主社會,大體上都能夠獲得證實;更可貴的是,這種“散黃蛋理論”能夠證偽現代史上形形色色的偽民主和失敗民主。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考察伊拉克的民主。根據日前公布的第一次伊拉克大選結果,西斯塔尼支持的什葉派“伊拉克團結聯盟”獲得48.5%的選票,而庫爾德人竟獲得了25%,比他們的人口比例高出5個百分點。出現這種情況的關鍵原因在于遜尼派穆斯林對這場選舉的抵制。盡管能夠舉辦大選本身是一種階段性的成功,但是這樣一種選舉局面顯然不能讓人樂觀,當我們用上述兩條理論結論來考察時就更是如此。
選出來的第一大黨代表的是宗教性的而不是世俗性的力量,他們所認同的利益與價值到底是伊拉克國家的福利還是包括了伊朗人在內的宗教派別,目前還很難說。而它的精神領袖竟然至今還保留著伊朗國藉,僅憑這一點,就大可懷疑這個社會的外部邊界的完整性。
此外,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之間的身份差異在這場選舉中體現得如此明確而重要,什葉派的人口優勢又是如此明顯,以致誰都知道遜尼派必將永遠處于悲慘的少數地位。在如此令人沮喪的“共識”之下,難道能指望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心甘情愿地“少數服從多數”嗎?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國度內試圖通過民主來實現一個和解、和諧、和平的政治局面,不亦難乎?
大選的成功舉辦給小布什及其幕僚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真正的困境可能才剛剛揭開序幕。新保守主義者主持的這場豪賭看似柳暗花明,其實前景堪憂。如果有人想在美國那邊下注或者加碼,我的建議是:慎重!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2月18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