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外資未威脅中國經濟安全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6日 08:47 經濟參考報

  近來,關于內資和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并軌的話題日漸升溫,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這個話題的背后,是我國規模龐大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統計表明,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5621億美元,這一規模位居世界第四。在發展中世界,中國所吸引外資總量更遙遙領先,遠高于其他發展中國家。

  面對這一龐大的外資規模,有人提出,超過了中國利用外資的合理規模,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是否果真如此?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日前發布《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2005年)提出,從利用外資總體規模判斷中國吸收外資過多,進而對國家經濟安全產生威脅,是沒有依據的。

  外資絕對存量被夸大

  從FDI的累計流入量來看,我國總量超過5400億美元。“但這5400億美元并非外資存量,因為其中忽視了大量的折舊”。報告說。

  該報告指出,1992年以后,外資開始大量進入中國,而且集中投資在制造業。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許多固定資產投資的價值所剩無幾。經大致估算,剔除折舊后(折舊率按國有企業7%的最低標準計算),現在的外資存量不足3000億美元。“因此,5400億美元的外資存量實際被夸大了。”報告強調說,外資通常包括外國直接投資(FDI)、證券投資(FPI)、銀行私人信貸、官方援助以及雙邊與多邊轉移支付。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投資,而證券投資在全球資本跨境流動中占有較大比重,發達國家主要以證券投資作為利用外資的形式。確切地說,中國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但不是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

  另外,衡量一個國家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多少以及合理規模,不僅要看絕對數量,還要看相對規模。雖然中國吸引FDI從絕對金額看非常可觀,但如果用GDP矯正后,中國吸引FDI相對于其經濟規模而言,并非特別突出。

  該報告援引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材料說,在剔除了經濟規模差異所造成的偏差后,在14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排名中,中國的業績指數值名列第47位。在FDI流入占固定資產形成方面,2002年中國為10.6%,與其他國家相比并不高。發達國家平均占25%,發展中國家平均為13%。其中,亞洲平均為12%,非洲8%,拉丁美洲21%,中東歐18%。報告認為,中國吸收FDI的絕對規模較大,但相對規模偏小。“從總體利用外資規模判斷,中國吸收外資過多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產生了威脅是沒有依據的。”

  五大負面效應不可回避

  報告在肯定了外資在經濟增長、資本形成、促進出口、就業等十個方面對中國經濟的積極效應后指出,外資存在五大負面效應不可回避。這些負面效應包括:價格轉移問題,技術轉移問題,跨國公司壟斷,引資成本過高,環境污染問題。

  報告認為,對這些問題應當具體分析,不能因此而簡單否定引進外資。如,跨國公司普遍實行全球化經營戰略,利用全球網絡轉移價格或者利潤是普遍現象。可以采取適當的規制措施,防止其轉移利潤。又如,跨國公司存在的限制性商業措施,濫用市場壟斷力量,出現一些反競爭行為,是一個世界范圍內有待解決的問題。制訂反壟斷法,是一個有效方法。

  對于跨國公司在技術轉移方面頗遭非議的“封鎖式”做法,報告認為,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根本動機是追求利潤。技術的轉移和采用,主要基于市場競爭狀況。這種競爭不僅是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的競爭,更多的表現為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報告特別指出,事實上,跨國公司已經逐步向我國轉移技術。因為:中國市場國際化、國內競爭國際化,使得跨國公司必須向中國轉移新技術,如汽車產業;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也迫使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新技術,如手機產業。

  利用外資是長期戰略

  報告指出,在世界范圍內引資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中國還應對外資提供適度的優惠政策,優惠政策不宜全部取消。“但給予外資優惠不等于外資優惠政策不能調整。”

  報告建議,把給予外資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的普遍優惠政策,改變為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和不同項目給予優惠。換言之,把優惠政策與轉變增長方式結合起來。對于我國鼓勵投資的項目、地區和產業給予優惠,對節約用地、節約能源的項目,對產出大效益好的項目給予支持。這就有利于改善外資的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有利于提高外資的質量。(來源:經濟參考報)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我國局部發生流腦疫情
田亮被國家隊除名
2005年春運 票務論壇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北京在售樓盤分布詳圖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