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汽車是雙刃劍——分析中國汽車化社會能源之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8日 09:54 商務部網站

  近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tài)勢,在1990-2003年的13年里,汽車保有量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2%,高出GDP兩個百分點,其中家用汽車更是達到了31%。雖然2003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383萬輛,但是中國汽車化社會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每百人擁有量只有1.8輛,遠低于13輛的世界平均水平。筆者研究表明,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繼續(xù)保持穩(wěn)步增加。預測顯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在2030年將到達3.15億輛,其中家用汽車的比例將從2003年的19%上升到2030年的78%。

  汽車化進程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它又消耗大量能源,反過來制約經濟發(fā)展。日本、德國和美國的汽車耗能分別占到了終端消費的23%、24%和31%,OECD國家平均是27%,中國現在是6.2%,這個比例無疑會繼續(xù)上升。在日本一輛汽車的年均耗油是1.1噸(標油換算),美國是2.2噸,而中國是2.1噸。如果中國的汽車耗油水平能降到現在的中國和日本的水平的一半,即年均1.6噸,那么到了2030年,中國僅汽車耗油就將達到5億噸,汽車化社會引起的能源問題之大可想而知。這里僅就汽車的能源問題,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要適當發(fā)展柴油轎車。柴油車的燃燒效率要高于汽油車,一輛2頓重的轎車,柴油車的燃燒效率要比汽油車高20%。由于柴油車的經濟性明顯高于汽油車,在整個歐洲,柴油車在新車市場上的占有率從1997年的22%上升到了2000年的32%。在日本,柴油車占了社會保有量的14%。雖然在短期內中國發(fā)展柴油轎車有多方面的阻力,但是從節(jié)約能源角度出發(fā),中國應當適當發(fā)展柴油轎車。

  其次,要提高燃料消耗的限值標準。汽車燃料的燃燒效率是影響能源消費的一個核心問題,美國為了促進汽車商提高燃燒效率,于1978年開始實施“企業(yè)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俗稱CAFE標準;而日本為了遏制運輸部門不斷增長的能源消費,保證順利實現京都議定書減排溫室氣體的承諾,在1999年修訂了《關于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俗稱《節(jié)約能源法》),并在該法中導入了“領跑者制度”,規(guī)定汽車等行業(yè)的制造商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使其產品的能耗達到行業(yè)最先進水平。

  一部參照了日本標準的中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強制性標準將于2005年7月1日起實施,據測算,該標準實施后,2008年能使汽車能耗降低15%。但是,中國的限值標準在重型車上雖然接近日本標準,在中型和輕型車上,它的限值又顯得十分寬松。譬如,2噸和1噸重的乘用車限值目標,中國的標準分別比日本寬松了26%和34%。當前中國和日本的汽車平均能耗水平相差至少20%,希望《限值》標準能夠縮小而不是擴大兩者的距離。其三,要防止汽車重型化。日本的乘用車從1989開始,保有量的平均燃燒效率出現惡化現象,在8年的時間里共惡化了15%。但是在這段時間里,所有車型的燃燒效率卻都是在不斷提高的。原來,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的發(fā)展對重型車的稅收有了放松,使得汽車在構成上走上了重型化的道路,從而導致了平均燃燒效率惡化的現象。中國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防止汽車重型化。

  其四,兼顧中長期研發(fā)。傳統汽車是建立在燃油技術之上的,但是燃燒效率提高的潛力已經很有限。美國在2002年放棄了持續(xù)多年的旨在提高以汽油車為主的汽車燃燒效率的計劃,轉而開始支持燃料電池的研發(fā)。事實上,美國的CAFE標準從1990年以來一直沒有變化過。

  如果說燃料電池汽車是一個長期的發(fā)展目標的話,那么混合動力汽車則是中期的有力支撐。現在的競爭形勢是,日本不但在混合動力汽車上已經領先于歐美,據說早已把能夠想象得到的專利技術強先申請一空。另一方面,日本三大汽車制造商都已經成功研制出能夠開始準商業(yè)化銷售的燃料電池汽車。日本關于燃料電池汽車的發(fā)展目標是2030年達到1500萬臺。對于這樣的一個世界發(fā)展潮流,中國應該積極應對。

  最后還是要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不同客運方式之間的能源單耗水平相差很大,鐵路和公共汽車都要遠低于轎車,它們的能耗比是,鐵路:公共汽車:汽車等于1:3:20,因此發(fā)展社會公共交通是節(jié)約能源消費的一個重要途徑。

  作者簡介:沈中元,1990年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工業(yè)企業(yè)管理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1997年京都大學經濟研究科計量經濟學專業(yè)碩士畢業(yè),2000年京都大學能源科學研究科能源社會和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博士畢業(yè)。1997年至今,財團法人日本能源研究所計量分析部主任研究員,2003年起受邀并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工作于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長期從事能源經濟模型的開發(fā)與應用,2004年公開發(fā)表的論文有“中國的節(jié)能潛力”、“中國的汽車化進程和能源政策”和“原油價格對中國物價的影響”等。

  (信息來源: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