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是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在中國一些企業中興起的 , 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已經成為新經濟條件下中國企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推動力,滲透并影響著企業管理、經營和人際關系等所有層面。
一、構筑企業文化的途徑
中國加入 WTO 后 , 經濟正逐步納入世界經濟軌道 , 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要求企業在塑造自己企業文化、確定企業經營理念時,要更加注重把握社會文化變化的趨勢和企業環境的變化,包括企業的技術環境、人力資源環境、金融環境、投資環境、市場需求環境等,這些企業發展依存的客觀環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短期效益和長期生存。還應當對政策、法制、社會評價、公平競爭、社會信譽等由人為因素控制的社會發展軟環境進行清醒的認識,這對企業長期的經營業績和企業的競爭力將產生潛在而深刻的影響。
在中國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 , 很多新崛起的企業之所以取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企業非常重視與新經濟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建設。例如,聯想集團的企業文化:講貢獻、講效益的價值觀;躋身于國際市場的共同理想;同舟共濟、協同作戰的整體意識;求實進取、拼搏創業的公司精神;高技術企業的社會形象,這些都為聯想集團更好地參與國際、國內競爭提供了良好的價值觀基礎,也為其未來發展創造了條件。而海爾集團“以人為本、以德為本、以誠為本、君子之爭、和氣為本”的企業文化,更是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前提。
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文化本身涉及價值觀、行為方式、精神狀態等各個方面,而這些要素本身都需要通過歸納總結、培訓指導、慢慢領悟、逐步運用的過程。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往往要經過一些必要的過程和途徑:企業運行正常、有較固定的操作模式和行為方式(萌芽階段)——企業有自己獨特的視覺形象并有意識加強規范, 包括企業 LOGO、企業色彩等 (形成階段)——企業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 并開始注意樹立自己的企業個性(初級階段)——企業形成程序性企業文化管理體系 , 并得以實施(中級階段)——企業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得到企業員工和社會的認同 ,企業處于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 (高級階段)。
二、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目前 , 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我們常常見到諸如“求實”、“奮進”、“爭創一流”此類的詞語 , 這些企業只是把標語貼在墻上,卻沒有寫進員工的心里 ,更沒有溶入員工的血液中。而LOGO、企業和員工的外在形象、豪言壯語和文體活動等也不過是企業文化的表象而已。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 , 難以持續的 , 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 , 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
根據企業文化權威愛得加.沙因所劃分的層次 , 位于企業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設 , 其次是價值層面 ,再次是行為規范和行為方式層面, 位于最表層的才是企業文化的各種表現方式 , 包括各種符號、英雄、活動等。
事實上 , 將一種意志統一為全體人的意志 , 再將這種意志轉化為持久的行動 ,一定是需要長期的、艱苦的努力,沒有速成的企業文化建設。表象行為,僅僅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開始。領導者行為、員工行為和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都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作為基本準則 , 一定時期以后,以鮮明價值觀為核心的強勢企業文化形成 , 在這種鮮明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有效指引下 ,企業員工按照意志的行為準則行動并自我激勵,其效果才是巨大而長久的。
三、構筑學習型企業文化是時代要求
20 世紀末最成功的企業是學習型組織 , 它不僅僅被視為業績最佳、競爭力最強、生命力最強、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 , 逐漸在心靈上潛移默化、升華生命的意義。
21 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 , 企業組織形式向扁平化方向發展,管理的核心表現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社會思維方式逐步從線性思維到系統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轉變,時代經濟特征對個人及企業的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識經濟時代 , 知識更新加快 , 技術創新不斷 , 企業的競爭終結為人才與科技的競爭。要想跟上時代的節奏 ,個人需要終身學習,企業需要轉化成為學習型組織 , 國家需要大力鼓勵全社會的創新意識和行為 , 整個社會需要保持一種銳意進取和不斷發展的狀態,最終成為學習型社會。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 , 學習是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源泉。國外管理專家認為,未來最成功的企業將是一種學習型組織——能夠使各階層所有成員全心投入 ,并持續不斷學習的組織。企業未來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具備比競爭對手更快速學習的能力。因此 , 構造具有強烈學習創新能力,能夠實現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細致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深入人心的員工黏合機制的學習型企業文化 , 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四、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企業領導者的作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要有一個頭兒 , 大家跟著頭兒干。領袖的魅力來源于其人格的魅力 ,而不是權力。領袖型人物通常具有足夠的識人之智, 容人之量 , 用人之術 , 同時具有強烈的創新和冒險意識 ,他們身上具有引領眾人實現遠景的特殊力量。
企業領導者對構筑企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學理論的企業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中,領導是重要因素。領導者通過其非常敏銳的觀察力 , 觀察出這個組織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觀的困境 , 透過口號 , 透過行為,形成一個共同遠景 , 讓大家行為一致 , 形成一個文化 , 形成一種力量。這個力量通過長期的經營實踐,在員工中形成共同擁有的理想、信念、行為準則 , 最終可以演化為企業真正的文化。
縱觀中外優秀的企業文化 , 都閃現著創業領袖的個人信念、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領頭人的風格、精神 ,以及其經營理念的傳播和貫徹, 極大地影響著企業各方面行為 , 對企業長期發展至關重要。美國新港新聞造船和碼頭公司的創辦人杭亭頓曾經在1866年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要造好船 , 如果可能的話 , 賺點錢。如果必要的話 , 賠點錢。但永遠要造好船。”直到 1987年,他的這段話還被他的公司的副總裁引用并銘刻在公司最顯眼的地方 , 成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
中國現有企業制度和結構 , 注定了領導者與企業文化的深刻關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 , 以及中國的企業股權結構集中,公眾化不夠的現實 , 使得中國 90% 以上甚至 99% 的企業文化深受企業領導者的影響 , 甚至可以稱其為企業家文化。所以,構筑學習型企業文化 , 企業領導者責任重大 , 它要求企業領導者將其宏大抱負 , 統一成為企業全體員工的創新和求變的共同意志,貫穿于企業經營行為 , 實現于市場終端。
韋爾奇先生是全世界公認的此類企業精英。他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就提出“追求卓越”的理念,并詮釋其為“超越過去我們對品質要求的極限 ,我們要做得比我們認為最好的還要好的信念”。他認為 ,“卓越”并非是一種成就,而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會掌握一個人或一個公司的生命與靈魂 ,它是一個永無休止的學習過程,本身就帶有“創造性不滿足”。韋爾奇先生運用其超前的意識和精心塑造的以“求新求變”等信念引領的公司文化,最終使得“追求卓越精神”化為現實。
21 世紀的社會經濟環境對企業領導者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 如何構筑適合本企業特點、使知識成為創造力和競爭力源泉的企業文化,是對中國企業家的現實考驗。企業領導者們能否運用自身能力和知識觀念 , 準確把握社會發展方向 , 適時構筑學習型企業文化,通過創新、整合企業的發展戰略、組織結構、人力資源、企業品牌等等企業經營管理要素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市場競爭環境中實現“求新求變”,在很大程度將決定企業的成敗 , 決定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貿易環境中的總體地位。
作者:韓寶東 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
商務部 《中國經貿》 2004年第9期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