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忠峰
一封投訴信
河北唐山劉志友向本報投訴說,他們公司2003年7月花了134.2萬元購買了一輛S350奔馳轎車,一年之內,這輛奔馳毛病不斷,比如不好掛擋、車門打不開、不能啟動、左前輪異
響、氣囊顯示燈不正常閃動、倒車雷達失靈、前風擋玻璃有氣泡、雨刷刷不凈等。維修多次不能解決。2004年12月19日,該公司董事長王堅駕駛該車在京沈路上突出車禍。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進口汽車的質量糾紛不斷增多,比較著名的有“砸奔馳事件”、“驢拉寶馬”、“三菱越野車事件”等,如何準確、公正地認定進口汽車質量,已成為當務之急。
鑒定是難題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申訴處理中心。該中心負責此工作的霍女士告訴記者:該中心不接受單方的委托,鑒定必須是雙方共同委托或者法院委托。為什么雙方共同委托,她解釋是因為國外汽車公司擁有汽車技術上的優勢,很多技術細節上的判斷要依靠國外汽車公司的相關支持。
“接受委托后,我們再就近組織專家進行檢測、評審。”她還透露,進口汽車產品科技含量較高,結構復雜,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必須由權威機構進行檢測才能得出公正、客觀的結論。但目前這樣的權威機構極少,相當一部分汽車檢測機構的技術標準不一,缺乏檢測設備,檢測手段不夠完善,對一些質量問題根本無法檢測認定。
記者致電位于湖北省襄樊市的國家轎車質量檢驗中心。該中心認證室的張先生表示,車在事故前靜止狀態可以做檢測,但是已經發生了事故,很難再鑒定事故前是否有質量隱患。
張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包括他們中心在內的國家級汽車檢驗機構一共有6家,他們只接受國家技術監督局、法院和中國消協的檢驗要求,而且是在汽車質量糾紛進入司法程序的調查取證階段才受理,不接受個人的檢驗要求。
“國內的檢驗機構能力有限,我們無法受理所有的檢驗要求,而且從技術角度來講,不一定都能完成。”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中心的劉鑫說:“進口汽車公司也可以拒絕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結果,目前,法律也沒有明確要求一定要采信我們的結果。”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的汽車鑒定機構較少,技術力量也與國外有著一定的差異,而且檢驗費用昂貴、程序復雜。一般的轎車檢測一次基本都在10萬元以上,當汽車發生質量問題時,一般只能由生產企業自行檢測鑒定。
制度有漏洞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實踐中,目前的安全質量認證制度還存在不足,進口汽車安全質量認證是國家強制性實施的制度,但主要側重于環保和安全方面,檢查的是進口汽車整車的質量問題,一旦進口汽車的某個零件發生故障或問題,就很難依據安全質量認證來解決問題。
另外,有專家指出,由政府設置或確認的鑒定機構雖然出具的鑒定結果也具有法律效力,但這些鑒定機構收費昂貴,法律訴訟涉及環節太多,牽扯當事人的過多精力、財力,結果未必會令人滿意。
據記者了解,在歐洲、北美的很多國家,如果用戶反映汽車的問題,廠家有義務自行采取措施解決。如果企業不解決,政府經過調查,證實確屬汽車質量問題,就可以罰企業很多錢。所以,企業一般都會主動把問題解決。有關專家認為,這不是政策問題,而是擔保體系的問題。國內還缺乏這種汽車質量擔保體系。
“因為國內沒有對外國汽車公司的嚴厲處罰制度,所以汽車公司一點也不怕。”廣東省機動車輛質量監督檢驗站站長張重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國家只有在問題很嚴重或者涉及一大批汽車的情況下才會出面,因此,個案的問題就只能是國內消費者吃虧。如果用戶買的車出了問題,一般都是個案處理。”
《市場報》 (2005年02月08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