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整合將成今年并購主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4日 09:47 上海證券報 | |||||||||
資料顯示,雖然2004年上市公司收購兼并業務無論在數量、交易金額,還是涉及上市公司總資產等方面都出現了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但在總體數量略有減少,市場熱度有所降溫的同時,產業并購逐漸成為并購主流,外資并購在數量和質量上均有所突破,成為了去年上市公司并購的鮮明特點。 國資仍是最大賣方
根據國泰君安對三大證券報上正式刊登《收購報告書》、《收購報告書摘要》和《資產置換報告書》等數據進行統計后得出的結果,2004年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權轉讓及資產置換等有關并購業務共151起,成交金額為122億元,涉及上市公司總資產2454億元。分析2004年并購交易發現,國有資產仍然是最大的賣方。2004年中,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是通過行政劃撥或國有企業之間轉讓,股權性質不發生變化的數量達39家,占42.4%,比2003年增長較快。 在公開披露聘請財務顧問的案例中,賣方為國有的30起,占到總量94%。一方面上市公司存量的絕大部分系國有控股,國有資產從概率的角度成為最大的賣方;另一方面,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及"有退有進"的指導思想,也促進了國有資本的流動。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上市公司收購兼并業務無論在數量、交易金額,還是涉及上市公司總資產等方面都出現了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在并購數量方面,去年增長率為-6.98%,而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上市公司并購數量年增長率分別為20%、22.6%、15.5%、41.2%和2.4%。而成交額和涉及上市公司總資產等指標較前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業內人士指出,從市場環境分析,2004年證券二級市場的持續低迷、再融資門檻的提高、宏觀調控等因素都影響了并購上市公司的熱情。而導致并購數量下跌的直接原因可以歸結為各類并購投資主體的行動日趨謹慎;并購投資的剛性與并購獲利的不確定性;上市公司并購中股權支付的困難等。 產業并購漸成主流 去年的情況表明,以產業整合為目的的并購行為逐漸成為并購交易的主流。據統計,2004年中產業并購在并購總量中的比重為54%,而2001年至2003年此比例分別為13%、25%和50%。產業并購是迅速增加產能、提高市場份額、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如:燕京收購惠泉,長安收購江鈴等。 業內人士分析,滬深兩市目前近1400家上市公司,涵蓋了眾多行業的主要廠商。目前產業整合的交易行為經常涉及到上市公司股權收購、資產交易等,另一方面融資規則的變化也降低了"買殼上市"各方的積極性。由此,我國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已逐漸顯現。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產業購并將成為2005年及未來并購交易的主流。 外資并購有所突破 隨著WTO政策落實,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外資在對國內上市公司的興趣日益增加。2004年,外資已不滿足于參股性和試探性的小規模投資,而是進行控股性投資,控制董事會、派出管理團隊,積極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經營當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為佳通集團收購樺林輪胎案例,新加坡佳通集團通過拍賣收購樺林輪胎44.4%的法人股后,全面接管控制其業務,并進行了重大資產置換,2004年樺林輪胎已扭虧盈利。 業內人士預期,隨著我國經濟國際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外資并購還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未來將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另外,國內上市公司"走出去",進行海外并購、參與國際競爭的趨勢也日趨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