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素威
我們國家的土地實行公有制。近幾年來接連披露的腐敗大案表明,一些“公仆”把公有制的土地當成了謀私的載體。為了從源頭上防止土地批租中的腐敗,也為了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國家明令,對經營性土地必須實行“招拍掛”出讓,由暗箱操作,變為陽光操作。特別是近兩年來,對土地市場進行治理整頓,嚴格土地管理的大氣候儼然形成。從有關部門
的統計數據來看,公然把經營性用地進行私下協議出讓、實行暗箱操作的,已經為數不多了,個別的案例發生也及時進行了查處糾正。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對土地批租領域的問題,就可以高枕無憂、掉以輕心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是有一些地方,在千方百計鉆政策空子,以“招拍掛”為名,行私下協議之實。最常見的,就是“量體裁衣”法。交易雙方事先已經進行了精心設計,以確保中意的開發商穩操勝券。表面上看,走了法定程序,似乎沒有違規;但實際上也僅僅是“走程序”而已。說到底,土地批租給誰,以什么價格批租,還是取決于領導意圖而不是市場競爭。這樣“操作”下來的“招拍掛”,與制度設計的本意,實際上已經南轅北轍了。當然,不能說這樣的操作一定就是為了謀私;但卻可以肯定的說,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招拍掛”制度就形同虛設,設計這個制度想要避免的腐敗行為、不公平現象,就會死灰復燃,甚或蔓延開來。長此以往,法律的權威、政府的形象、制度的公信力,都將受到嚴重損害。因此,人們有理由期望有關部門,一手抓對鉆政策空子行為的嚴肅查處,一手抓制度的完善,盡量縮小乃至完全堵塞政策漏洞,真正把土地批租變成不折不扣的陽光操作。
《市場報》 (2005年02月04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