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容之
廣州一行,記者強烈地感受到,長久困擾中國金融業的風險管理問題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受到重視,以往高速擴張期中國金融企業對于量的偏執正在迅速退位于質的追求,而這,或可認為入世三年來競爭壓力給中國金融業帶來的最大的進步。
一般認為,由于我國處于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在理論上,對銀行業風險管理研究還很不成熟,在實際操作中,與國外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在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
從外部環境看,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其表現有四點:一是金融市場不成熟、不統一;二是資金價格形成未能市場化;三是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四是外部監管和市場約束的作用還沒充分發揮。
從銀行內部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觀念、技術、方法等方面與國外先進銀行也存在較大差距,特別在觀念上往往把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對立起來。整體風險管理的理念還比較落后,片面注重信用風險管理,對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組織風險等重視不夠,缺乏差別化的管理思維,重視風險的定性分析,但量化分析明顯不足。
然而,隨著商業銀行經營環境變化及銀行間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金融市場化、一體化的影響,商業銀行的風險不斷加大,風險管理也就逐步上升為經營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風險管理的要求正在迅速發生由外來而內生的轉變。
這種變化的意義之重大甚至可以比作鳳凰涅磐。如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就曾表示,單靠國家注資補充資本金不能解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改革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內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風險最基本的防線,防范金融風險應首先從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做起。
由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發布的新資本協議即將于2006年起在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成員國的十國集團內實施,并進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逐步推廣,最終全面取代原《巴塞爾協議》。它進一步明確了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運行的核心,其框架將使資本充足的監管要求能更準確地反映銀行經營的風險狀況,為銀行和金融監管當局提供更多的衡量資本充足的可供選擇的方法,以便更準確及時地反映銀行風險水平及其所需配置的資本水平,進而促進金融銀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可以想象,如果我們的商業銀行只是將這種更高的監管標準視作靜態指標的變動而非對于經營、管理能力的要求,那么,以往救助———惡化———再救助的怪圈就永遠不能被打破,再高的學費亦終將付諸東流,而由金融機構破產倒閉引起的連鎖反應,最終可能誘發社會動蕩的風險。
更有甚者,由于國情所決定,在目前我國整個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占據畸高的比重。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作為市場經濟最重要的資源配置者,其風險管理意識及能力的薄弱,將直接導致整個經濟體系運行效率的低下,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盛行最終將摧毀所有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努力。
古老的中國大地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長期滯后于中國整體經濟改革步伐的銀行業不會也不能長期置身于外。“WTO后過渡期”,這是一個近期被頻頻提到的字眼,而在記者的采訪體驗中,處于這個標示著緊迫感的區段,尤以銀行業的改革力度最為明顯,而這,既有對于差距的反思,更有對于自身重大使命的擔當。
匆匆一行,所聞所見中的南國春意盎然,而更大的精彩,更在所有人的期待中。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2月04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