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鈞元
“走出去”已經成為有實力的民族品牌發展之路。然而,民族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并非坦途。不少民族品牌在國際上頻遭“暗算”。
近日,又有一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遭“暗算”,臺灣地區某電視臺發布了一則電視
新聞,指稱一臺貼有“KON鄄KA”商標的電視機用的是“已使用了十多年的舊映像管(顯像管)”,是“新殼舊管”產品,并播出了該電視機的特寫鏡頭。在年終銷售旺季的特殊時刻,此消息迅速在當地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經過核實查證,臺灣地區此則電視新聞中所指稱之“新殼舊管”的電視機并非康佳制造或者康佳授權制造,系假冒“KONKA”品牌的偽劣產品。
很顯然,整個事件的背后,隱藏的是某些圖謀不軌的“李鬼”的身影,而他們之所以如此用心良苦,無非是想借助康佳這樣的知名品牌獲取他們的利益。
歷數近年來國內品牌在國際上遭遇暗算的例子,比較出名的有:海信在德國遭遇的商標危機,先下手為強的外國企業搶先注冊了它的名字;在我國被列為“國寶級”保護的“一得閣”墨汁,卻被日本人搶先注冊,造成“明明是自己養大的孩子,卻只能跟著別人姓”的后果,但規則如是,這些企業只能打掉了牙還要往肚子里咽。而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及,網絡域名也成為國際海盜們搶注的新領域。
為什么我國企業會如此頻遭“暗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后,缺乏國際市場“作戰”經驗是主要原因,但這也折射出我國企業品牌保護意識較弱,缺乏理性的觀念和心態。如果在目標市場搶注商標,做好各種商標保護措施,就可能避免出現商標糾紛。
商業行為中任何不理智的因素都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很多看起來誘人的機會常常掩藏著陷阱,F在,經常有一些國外公司利用中國企業想迅速打入國際市場的急切心態提出不合理的條件,如先供貨后付款、銷售不出去的貨無條件退貨、雙方發生爭議按對方國家的法律條例為準則等,康佳、長虹、TCL等國內家電業巨頭都曾多次遇到這樣的事情。
我國企業必須熟稔國際有關規則、強化品牌的自我發展和自我保護、客觀冷靜地制定國際化發展目標。要走出國門,必須先練好“防身術”。
。〞院剑幹疲▉碓矗航鹧蚓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