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銀行經驗 突破股權分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3日 10:03 證券時報 | |||||||||
股市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在節節走低的指數面前,各方陷入多輸困境:投資者大面積虧損,經營機構屢現黑洞,回收無望的大筆再貸款頻頻動用,政府調控效應衰減,融資陷入僵局,市場功能難以發揮。如此生死存亡的危局,已將遷延多年的矛盾尖銳暴露。特別是近半年來,監管層和市場之間的幾次驚心動魄的博弈及其尷尬結果已證明,任何口頭救市措施和修補性政策都無法挽救危局。眼下,擺在決策者面前的關鍵問題是,有沒有打破思維束縛和利益格局的勇氣,明確承認A股的含權性質,并出臺合理解決股權
其實,政府在尊重和承認歷史的基礎上解決重大復雜問題方面不乏成功之舉。以和股市問題十分類似的銀行業為例,正是由于尊重了歷史,站在歷史高度上出臺有關政策,為解決積弊深重的銀行業帶來希望。 和資本市場一樣,國有銀行由于歷史上特殊的制度原因,也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國有銀行部分承擔了向國有企業進行輸血的使命,這使得它們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資產。關乎國家金融命脈的銀行業沉疴日深,危及到國家的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而國內外各界對解決國有銀行問題的信心也嚴重不足。在關鍵時刻,國務院果斷地做出向中行、建行注資外匯450億美元以充實資本金的決定。這一關鍵性的措施迅速穩定了人們的預期,隨著股改的推進,在監管、內部管理和宏觀經濟環境改善的情況下,國有銀行利潤大幅增長,經營出現轉機,從而為贏得金融改革攻堅戰奠定了基礎,各方對解決國有銀行問題的信心也因此增強。 銀行改革之所以出現這種積極局面,關鍵就在于國家有關方面尊重了歷史,沒有單純地將行業困境歸因于銀行自身,而是在承認銀行擔負行政任務的歷史事實基礎上通過注資對歷史做出補償。試想,如果不顧國有銀行特定歷史的身份異化,堅持用所謂“市場化”手段處置國有銀行,恐怕四大行都難逃衰敗命運,我們也不難設想其對國民經濟的災難性沖擊。 和銀行一樣,當初發展資本市場和股市的動機也是為國企改革服務,這導致行政力量對上市公司包裝作假默許甚至支持;行政手段鼓勵投資者入市,對市場操縱行為采取漠視乃至縱容態度導致投資者行為被扭曲;而股權分置又導致市場化定價的基礎被架空。所有這一切都使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偏離市場化軌道。如今,多年積累的矛盾已漸次暴露,核心問題也已昭然若揭,市場已被逼到了墻角。而能不能像對待國有銀行那樣,承認歷史,尊重歷史,明確A股的含權性質,給投資者以補償,已成為從根本上恢復市場信心的所在。任何模糊和回避這一問題,試圖通過出臺救市措施已多次被證明無濟于事。 一位政治家曾言:打仗的事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將它交給將軍。事實上,經濟問題也太重要了,所以不能用純經濟的手段解決。目前,最需要的不是大智慧,而是大勇氣,是尊重歷史和敢碰核心問題的勇氣。只有承認歷史,立即明確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則和方針,中國資本市場才有美好的未來。銀行改革的實踐已證明了這點,而股市的博弈結局也明確無誤地證明了這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