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出口遭遇“寒流”早在上月,就有人用“遭遇滑鐵盧”來形容湖北省去年的蜂蜜出口。據武漢海關統計:去年全年蜂蜜出口1797.7萬美元,同上年相比下降了16.5%。近兩年,武漢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一直是湖北省蜂蜜出口的“領頭羊”,2003年出口突破1100萬美元,但去年陡降至600余萬美元,降幅近一半。主做日本市場的孝感某蜂業公司高峰時年出口5000多噸,創匯500多萬美元,去年下滑至2900多噸,只創匯330余萬美元。省內其他蜂蜜出口企業業績也普遍不如往年。湖北省蜂蜜出口始于1999年,初出國門便一鳴驚人,年出口1
.5萬噸,創匯1400萬美元,此后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03年更是一舉沖到創紀錄的2308萬美元,成為湖北省農產品出口的主打品種之一,占當年全國蜂蜜出口量的1/5。時隔一年,為何風云突變?惡性競爭、反傾銷與綠色壁壘“價格跌得太厲害。”武漢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康橋首先說,我國蜂產品價格已與國際接軌,而這兩年國際上蜂產品價格波動相當大,前年該公司出口的天然蜂蜜最高時每噸賣到1800美元,而去年僅賣800美元至1000美元,下挫50%左右。孝感某蜂蜜出口企業一位總經理則矛頭直指惡性競爭:“同行之間互相殺價,弄得大家都沒賺頭,我們的蜂蜜在國外有時甚至比礦泉水還便宜!”據介紹,在蜂蜜出口市場,湖北、湖南、河南、陜西等地企業拼殺慘烈,外國人坐收漁利。我國加入WTO后,一些國家針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日益頻繁,也使湖北省蜂蜜出口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2002年,美國2000多蜂農對武漢小蜜蜂集體提起反傾銷訴訟。美國商務部去年裁定,對小蜜蜂當年出口美國的蜂蜜征收近33%的反傾銷關稅。此舉對小蜜蜂影響很大,2003年該公司出口美國的蜂蜜曾達5000多噸,創匯近700萬美元,但去年一下子降至1500噸,創匯僅200多萬美元。同時,歐盟的綠色壁壘使得小蜜蜂公司出口減少近兩成。自2002年起,歐盟就以氯霉素超標為由禁止從中國進口蜂蜜,盡管去年7月解除了這一禁令,但歐盟關于進口蜂蜜中氯霉素殘留的檢測標準仍十分苛刻:氯霉素含量10萬噸中不得超過1克。若再檢出超標,生產企業將被列入“黑名單”而被逐出歐盟市場,很多企業都心有余悸而不敢輕易接訂單。整個2004年,我省對歐盟蜂蜜出口都吃了零蛋,國內其他省份的蜂蜜出口也已基本停擺。不過,近期有利于蜂蜜出口的消息不斷傳來:美國商務部不久前初裁,美國對武漢小蜜蜂征收的反傾銷關稅有望由去年的近33%降至10%以內;曾有消息稱日本有可能修改進口蜂蜜中鏈霉素殘留標準,現在看來并未落實;歐盟對我國蜂蜜解禁后,國內蜂蜜企業正躍躍欲試,估計年初就有企業恢復對歐盟出口。如何重振雄風?湖北省蜂蜜企業能否抓住機遇,重振出口雄風?近年來,湖北省出口的水產品、蜂蜜、活豬牛、干香菇、茶葉、花生、蔬菜等幾乎所有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幾乎都面臨綠色壁壘的制約。降低抗生素殘留,實現綠色化、標準化,是當前包括蜂蜜在內的所有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共同課題。在湖北省,養蜂大多以一家一戶的粗放式養殖為主,加之國家并未對蜂蜜抗生素殘留實施嚴格的檢測標準,這無疑加大了蜂蜜出口“綠色化”的難度。湖北省襄樊及江漢平原地區,蜂農根本不愁銷,即使抗生素達不了標,河南、陜西及省內蜂蜜加工廠照樣搶購,弄得出口企業即使愿出較高價也不一定能買到合格的蜂蜜。盡管出口企業和農民的思想意識都在逐漸轉變,但與國際接軌還有相當距離。如養蜂中,若天氣太潮濕,蜜蜂會得一種腐爛病,只要用好一點的蜂蜜喂養,就會自然痊愈。但許多蜂農只圖省事省錢,只要蜜蜂一患病,就噴灑氯霉素,造成氯霉素在蜜蜂體內存積超標,甚至影響到蜜蜂的第二代、第三代。據悉,湖北省農業廳和省商檢局正實施蜂蜜安全監控計劃,引導農民改變養殖方式。部分市州陸續建起了30多個蜂業協會,引導千家萬戶實行標準化生產。在全國著名商品蜜基地荊州,就有九成蜂農加入了養蜂協會,協會牽頭為會員建起了養蜂檔案,喂養、治病、取蜜、貯藏等各環節全程跟蹤,一有問題及時解決。長期以來,湖北省蜂蜜以大包裝、粗加工為主,對農業產業化的拉動有限,蜂產品與加工品產值之比只有1:0.8左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1:3的水平。業內人士為此疾呼:要大力發展蜂產品加工業,提高蜂產品出口附加值,促其提檔升級!一些蜂蜜出口企業呼吁,湖北省應盡快建立一個打破行業和區域限制的蜂蜜安全衛生質量監控中心,對蜂蜜出口全程把關,并加強對國外綠色壁壘措施的研究,提高預警及應變能力。同時政府和行業協會還應加強對蜂蜜出口的調控,堅決避免惡性競爭,共同應對反傾銷訴訟。
(信息來源:武漢特派員辦事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