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28日,西非16國(即貝寧、布基納法索、佛得角、科特迪瓦、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多哥,后來毛里塔尼亞于1999年退出共同體)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簽署協定,成立了西非經濟共同體CommunauteEconomiquedes Etats de l’Afriquedel’Ouest(下簡稱西共體CEDEAO),旨在促進地區經濟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西共體的締造者們本著自給自足的集體經濟思想將各成員國聚集到一起,希望成立共同市場,使用統一貨幣,實現人員和貨
物的自由流動,促進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各成員國采取各自市場政策且市場狹小,它們在面對世界經濟集團不斷成立的經濟環境下顯得嚴重缺乏競爭力。因此,這就更加要求西共體各成員國決策者們審時度勢,靜下心來分析經濟一體化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真正促進經濟一體化的實施。
一、人員自由流動問題
1978年西共體各成員國簽署協定,實行“人員自由流動”政策,取消簽證及居住證的申請,共同體內公民除申請移民須按有關現行法律及規章制度辦外均可在90天內到其他成員國居住、過境,而無需出示簽證,只需出示有效的旅游證明和黃皮書(預防接種)。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著問題,例如:各成員國設立了眾多的檢查哨,給入過境的它國公民增添了許多行政障礙。
二、旅游證問題
西共體首腦會議決定實行旅游證制度,以方便和簡化成員國公民出入境,但仍保留了西共體護照的使用。目前,在布基納法索、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和塞拉里昂實行經驗的基礎上,其他成員國也開始使用旅游證。但旅游證在各成員國的使用還有待進一步磨合,以減少人為障礙。此外,為確保西共體內人員和交通的順利實現,各國分別成立了國家監督委員會,但各國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該委員會的工作能促進人員的自由流動。
三、交通工具投保問題
為便于交通工具的流動,西共體采取了交通工具投保制度,目前已實施此制度的國家有:貝寧、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馬里、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和多哥。但在地區內存在著兩種投保體系,一是Cima法(即非洲間保險市場會議法),另一個是西共體保險通行證制度。因此,兩個系統需進行協調。
四、貨物自由流通問題
在貨物流通方面,西共體各成員國最初規定:初級產品及傳統手工制品可在各成員國內實現自由流通,無需交稅費。免稅商品需符合成員國原產地產品、屬于享受自由流通產品的要求,并附有原產地證和出口申請。
為落實商品自由流通,西共體各成員國出臺了諸多的條文規定,但是,各成員國在執行這些條文規定時缺乏協調和保障,各國各自為政,為商品流通設置障礙,不遵循條文規定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尼日利亞自2003年11月開始自行出臺了限制41種產品的進口,造成我在貝的紡織等投資公司產品很難出口到尼國,這嚴重影響了我投資公司的產品銷路和經營效益,這也成為西共體內嚴重阻礙貨物自由流通的典型。駐貝寧使館經商處2005年1月31日
(信息來源:駐貝寧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