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
日本財務省于1月26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在2004年度,日本的對華貿易總額(包括香港)達22.2萬億日元,而對美貿易總額為20.479萬億日元。這就是說,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
對于這樣的新聞,您是不是感到十分自豪:中國的國際地位又提升了,就連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得靠咱們吃飯。日本官房長官細田博之也在同一日表示,“此事非常值得紀念”,他認為“這是日中經濟緊密聯系的表現!
中國人可別高興得太早了,仔細看看數字再說。根據報告,日本對華進出口貿易相對而言基本平衡,日本的對華貿易順差達1.455萬億日元,而對美順差達6.962萬億日元。這就是說,日本企業從美國市場那里賺到的錢遠比從中國賺的錢多。這怎么解釋?答案只能有一個: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值更高。
再看另一組數字。鋼鐵、化工產品和電子零部件占日本對華出口的三成以上,而日本對美出口以整車、電器產品為主。日本企業將材料和零部件運送到中國后進行組裝和成品制造,其中一部分成品又從中國向日本和美國出口。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松岡千廣估計,日本對華出口產品中有1/4到1/3最終出口到了美國。
這一下明白了吧?日本最大的主顧還是美國,質好價高的商品優先送到美國去賺大錢;而原料、零部件則送到中國,把中國作為生產基地,降低日企的成本,最終產品也是送到美國,日本人仍然賺大錢,而中國企業則賺一點加工費。
故事到這里還沒完。中國企業賺加工費是有代價的。西班牙“暴民”放火焚燒中國僑民的鞋廠和倉庫、美國紡織業主聯名向布什政府施壓,要求其延長到期的進口配額限制,這些違法或合法的事情,就是中國成為貿易大國、讓其它國家企業賺大錢的“合理回報”。
事件還有兩個花絮:其一,日本對華出口產品中有一部分是建筑機械等高價商品,買主往往是中國的中小企業。日本廠商被中國的三角債嚇怕了,干脆利用衛星對售出的商品進行精確定位,一旦進口方企業倒閉,立馬扣押商品。其二,中國對日出口的商品中有四成是計算機軟件和音像制品,據一些業內人士說,這是因為中國的知識產權“成本較低”,這些東西好賣。看到這里,您還覺得高興嗎?
(侯穎/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