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36515億元,比上年增長9.5%。分季度來看,GDP增長率一季度9.8%、二季度9.6%,隨著系列調控措施效果的顯現,第三季度降為9.1%,而第四季度又上升達到9.5%,這種回升態勢與人們此前的預測明顯相反。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點是第一產業增長速度達到6.3%,比前三季度提高了0.8個百分點,其加快的程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期。以前曾經預測,2004年糧食生產會扭轉1999年以來連續減產的局面,全年糧食總產量有望增產250億公斤。而
實際結果,2004年糧食總產量4695億公斤,比上年增產388億公斤,增長9.0%;糧食單產308公斤/畝,比上年增長6.6%。糧食單產和當年糧食增產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正如統計局的解釋:“雖然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長速度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都有所回落,但農業生產有了增長,特別是秋糧增長10.35%,這樣就反映在第四季度的數字里。在第一產業增加值提高的同時,第三產業增長也比較快,增速提高了1個百分點,所以整個四季度的GDP增長率出現明顯的回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增長速度加快,正是宏觀調控成果的具體表現,經濟增長的產業結構支撐更加均衡。從需求的角度分析,第四季度GDP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凈出口回升的程度也超過了人們的預期。近1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高點曾出現在1997年9月、2003年12月,順差超過50億美元,而2004年10月后對外貿易順差屢創新高。縱觀2004年以來的貿易平衡發展態勢,前4個月連續出現逆差,累計逆差達到107.6億美元,逆差持續月份之多、逆差額之高,是自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以來的第一次。10、11、12月貿易順差額以難以想象的速度擴大,分別達到70.9億、99億、110.8億美元,全年累計貿易順差達到319.8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5億美元,增長速度達到25.6%,凈出口對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的拉動作用由負轉正。全年凈出口增長拉動經濟增長速度上升0.27個百分點。貿易平衡發展形勢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其中一個突出的影響因素是與國家自2004年4月開始實施宏觀調控有關,這一調控的直接影響是一些初級產品的進口增速明顯回落,使得進口額增長與增速趨于合理水平。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復蘇,使得中國出口額快速增加,出口增速繼續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第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如預期的那樣持續回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所下降。在“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政策作用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從一季度的43%回落到上半年增長28.6%,1-3季度增長27.7%。全年增長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但投資結構有所改善。第一產業投資由上年下降19.6%轉為增長20.3%;第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8.3%和21.6%,分別回落8個和0.5個百分點。部分增長過快行業的投資增速明顯回落。隨著居民收入增幅提高,消費品零售額增幅逐月加快,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3.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比前三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也有利于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的提高。
經濟增長動力持續 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
2005年四大動力仍將保持強勢,城市化步伐會進一步加快,消費結構仍處在升級期,汽車、住宅等消費熱點盡管在經過爆發式增長之后,其增長勢頭可能會有所減弱,但向上拉力不會逆轉。初步認為2005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漲3.8%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財經時報中國2002年開始的本輪經濟增長周期中,推動經濟擴張的主要有四大動力:一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二是由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的產業升級;三是城市化加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和城市人口增加的消費市場需求;四是國際產業資本向中國轉移。這些中期因素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將持續10-20年。2005年四大動力仍將保持強勢,城市化步伐會進一步加快,消費結構仍處在升級期,汽車、住宅等消費熱點盡管在經過爆發式增長之后,其增長勢頭可能會有所減弱,但向上拉力不會逆轉。受投資成本影響,國際產業資本向中國轉移的步伐不會停頓。經濟增長的自發運行仍處在擴張期。
宏觀調控政策的基本趨向
中央財經工作會議確定了2005年將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是適當控制財政赤字,減少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投向結構。政府投資的功能和方向由最初的帶動社會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轉向推動結構調整、加強薄弱環節和促進“五個統籌”上來。與穩健的財政政策相配合下,貨幣政策的調控力度將適度放松。2005年在貨幣政策的調控手段上,將會靈活運用信貸規模和利率調控的“松緊搭配”,適度減輕信貸供給從緊力度,充分利用價格型工具,使經濟主體在價格信號的引導下,自主減少投資需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經濟運行環境分析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由強勁回升轉向平穩增長,石油價格的走勢將成為影響國際環境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從國內環境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200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更加穩定、健康的基礎,使經濟偏離潛在增長率的擴張勢頭逐步減弱,信貸收縮等宏觀調控政策的滯后影響在2005年將更加充分顯現,經濟增長率將呈逐季回落之勢,但不會出現經濟明顯下滑。
宏觀調控四大目標預測
第一,GDP增長率接近潛在水平。初步預測,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8.5%左右,增長幅度比2004年回落1個百分點。基于投資周期和增長慣性的考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左右,比2004年降低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幅預計達到12.2%左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提高;受世界經濟增長和基數等因素影響,出口增幅回落到21%左右,強勁增長的內需將使進口總額增長24%左右。第二,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2004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9%,漲幅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4%;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1%。在中國,價格相對于經濟增長存在約1年左右的滯后期,也就是說在經濟擴張1年左右后,物價開始由低位上漲;經濟收縮約1年左右后,物價會達到峰期。當前經濟仍在高位運行,物價上漲的壓力難以明顯減小。考慮到物價的滯后影響,上游價格上漲向下游傳導的顯現、宏觀調控的持續作用、國際石油價格變化以及國家調整公用事業和部分服務價格,再加上民工荒引致的勞動成本上升,初步認為2005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漲3.8%。第三,就業形勢謹慎樂觀。2004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80萬人,比預期目標多8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出現了13年來的首次下降。預計2005年,隨著經濟增長的良好發展和各級政府的重視,就業形勢謹慎樂觀。第四,國際收支狀況良好。截至2004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609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億美元,同比增長51.3%,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0.5個百分點。2005年,由于對外貿易繼續快速增長和利用外資良好態勢,中國將保持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雙順差,國際收支狀況將繼續良好。但外匯儲備的猛增,絕大部分不能用外資和外貿的數據來解釋,這反映了市場對于人民幣升值繼續持有強烈的預期。執筆(張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