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矚目的聯想收購IBM全部PC業務,在順利通過美方反壟斷審查后,卻因“可能危及國家安全”而被美外國投資委員會延長調查。雖然聯想和IBM均確信收購將如約完成,但這一看似節外生枝的插曲,應當給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中國以重要警示:必須制定系統性策略,妥善評估與應對涉外經貿活動中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以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
只要冷靜看待聯想與IBM并購交易的獨特象征意義,其實不難理解,美方以威脅其國家
安全為由將調查延長,并不是簡單的無事生非。在全球PC業發展的數十年間,藍色巨人IBM早已成為令同行尊敬的龍頭,亦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一面旗幟。為了維護高科技這一獨步世界的核心競爭優勢,美當然會擔憂,聯想并購可能造成IT業先進技術外流。如中國籍此發展成為全球IT業的新中心,那必然會對美高科技產業形成強勁挑戰。
因此無論站在維護高科技產業持續競爭優勢的角度,還是考慮到本國IT企業的切身利益,美方都不會為聯想的收購行動而鼓掌。由于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任何標志中國高科技制造業開始在全球崛起的重大動向,都只會深深刺激美國IT業和整個高科技產業敏感的競爭神經。戴爾、惠普、英特爾和微軟等美國IT巨頭,同樣會極為關注本行業競爭格局的任何重大變化,擔憂自身競爭優勢因聯想的收購而可能受到的沖擊。
還必須看到,部分美國民眾的復雜心態,同樣會在一定程度左右美方立場。數十年來,IBM的PC業務已成為凝聚美資企業全球化光榮與夢想的重要品牌,因此從感情上說,包括IBM美籍員工在內的部分美國民眾,從一開始就難以接受一家中國公司的收購。而美國民眾對外來資本的反對情緒,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資大量收購美國企業、以及上世紀九十年代德國戴姆勒汽車并購美國克萊斯勒時,均曾先后出現。因此無論本著尊重民意,還是僅以民意為借口,美國政府都會從國家安全是否會受威脅的角度考慮,是放行、延緩還是阻止這類重大商業交易。我們當然不希望這一收購行動最終被攪黃,但美國為維護其經濟和整體利益而推行的防范策略之多之密,則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關注和深入思考。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早已表明,經濟從來不會是孤立的。因此一個國家要恰當維護其涉外經貿利益,往往不能僅從經濟范疇著眼,而是需要更全面地考量那些與己相關的重大商業動向,綜合判斷其是否有利于國家整體利益。
從聯想與IBM并購進程所出現的曲折來看,對于類似國家安全等非經濟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顯然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對策預案。而全球越是在經濟高度市場化的國家,往往越有極嚴密的經濟和國家體益維護策略。商業收購的具體利益博弈,當然應主要由相關企業直接談判,但無論是反壟斷審查還是國家安全考量,則都需要政府站在更宏觀的層面,從整體上對那些可能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商業動向,及時作出恰當、準確的判斷。
對于正急速擴大對外經貿合作的中國,由此不難得到深刻啟示。無可否認,在過去2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因為一些具體的現實利益吸引,加上缺乏更全面深入的整體利益評估體系,對引進外資或相關并購,我們曾予以過于慷慨的種種優惠,同時在諸如鞋、家具等中國產品或資金走出國門時,還缺乏更全面的利益評估體系和更有力的保護對策。這不僅使相關行業或企業直接受到較大沖擊,也對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和國家利益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我們認為,在考量對外經貿活動時,必須更多基于如何最大化爭取和維護中國的整體利益。從長遠發展著眼,無論是引進外資還是鼓勵本國產品、人員或資金走出去,中國都需要擺脫長期以來形成的多算細賬、但少算大賬的慣性,充分借鑒國際成熟經驗,盡快建立更全面的整體利益評估體系和應對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