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開張了111年的中華老字號“榮寶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迄今為止已在拍賣行業中摸爬滾打了11年之久的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也日益成為國內藝術品收藏投資界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2004年12月18日的秋季大拍碩果喜人,2005年1月16日的迎春小拍也佳績連連,就此,我們采訪了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為,聽其暢談榮寶的精品拍賣路線及對2005年市場新走向的大膽預測。
堅持走精品路線
南都:作為北京重量級的拍賣行,除了資源背景之外,是否還有什么其他的特色?
王為:其實我們最大的特色應
該說是堅持走精品路線。
我們發現,每次榮寶拍賣的作品的數量是最少的,但總額并不少,其中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是各家拍行的價格之冠,2004年的秋拍還刷新了十幾項記錄。
可以說在我們的影響下,嘉德和翰海都縮減了拍品的數量,這實際上是一種對藝術市場負責任的態度,因為作品數量太大就難免泥沙俱下。倘若買家的信心沒了,只能使市場飛快地垮掉;買家的信心足了,就能彌補對拍賣行來說數量少的損失,使得買家、賣家和拍行三方都滿意。買家的信心穩步攀升,我們的飯才能吃得久些,行業發展得更旺些。
新貴涌入影響市場價位
南都:自2003年開始,國內藝術品市場一路上揚,成為一道惹人注目的風景,但也有人認為眼下已進入虛高階段,存在不少泡沫,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王為:從拍賣市場來看,2003年非典之后的確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井噴”形勢。但我們并不認為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虛高階段,事實是,2003年時業內的人都覺得這種拍賣價格的上揚不能持久,會很快回落,但到了現在始終沒有回落。因此只能說,藝術品的價格由于某些原因真的是上了一個臺階。
南都:那么按照你的看法,何種因素最有可能造成了藝術品價格的大幅躍進?
王為:我們認為,市場新貴的出現并進入是導致這一現象的最根本原因。雄厚的資金實力加上全新的藝術收藏觀念,使得那些老前輩們所能接受的價位被遠遠拋棄。
從前參與市場的是藝術愛好者和倒畫的商販,二者都沒有大批的資金。現在在市場中起到“鲇魚效應”的則是一些真正有錢的人,他們在藝術品投資上的花費與其自身的資金規模比較仍然很低,經常會購買100萬元以下的東西來當作禮品。可以說,正是這種新的價值觀念在導致市場正進行或孕育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已經進入行業10年、20年的人來說,今天的價格實在難以接受,而剛剛進入一二年的人則會接受得容易些。事實上,假如把國內市場的價格與國際做一個橫向比較,仍然偏低。
南都:2004年拍賣市場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就是同一拍品在春拍和秋拍時漲幅可能超過50%,你認為這是否也是市場新貴影響的結果?
王為:有這個因素,我認為除此之外還有三大可能。一是該拍品某次拍賣時未被太注意,被人撿了漏,因此有較大的價值空間;二是拍品雖然已經拍到了一個不錯的價格,但因為該藝術家的大勢很熱,仍然有人愿意以更高價格接盤;三是不同的拍賣各有優勢,例如榮寶的中青年藝術家作品拍得最高,從其它拍賣會上拍得的作品拿到榮寶來可能就能創下新記錄。
中青年作者將成市場支柱
南都:當代優秀的中青年名家作品的確已經成為榮寶拍賣的又一特色,你認為這一領域的市場前景如何?
王為:我們一直在努力培養客戶的一種投資理念,就是今天炙手可熱的李可染、張大千、徐悲鴻在10年前也都是中青年藝術家。中國的書法史、美術史在車輪滾滾地向前走,未來的新大師將不斷被市場所認可,未來中國書畫市場的支柱產品將在當下的中青年藝術家手中誕生。
從榮寶近期的拍賣看,當代中青年名家作品正在成為新一輪的收藏和藝術投資主題,王明明、劉大為、史國良、馮遠、王鏞、龍瑞、賈又福、南海巖、宋雨桂、薛亮等的作品都是買家追捧的熱點。這部分作品都來自于極具潛力的當代藝術家,他們實力較為穩定,并且直接進入市場,在民間的流量很大,在交易時會有量的支撐。同時,因為他們仍在世,所以對市場流通的影響力更大,鑒定也很容易,已有50多個藝術家與榮寶保持了長期聯系,由他們本人鑒定決定上拍還是撤拍。
南都:但是有時也會出現藝術家“悔其少作”的情況,這會影響鑒定的準確性吧?
王為:的確如此,最開始遇到這一情況時我們覺得這是藝術家無規范約束的表現,很難認同,但逐漸也接受了這一現象。其實藝術家也是不希望不好的作品繼續流通,我們收藏的畢竟是藝術品,必須要按照其藝術價值和水準高低來判斷。按照現在榮寶的原則,如果是質量不夠好的作品,即使是真跡也予以放棄。尤其對于尚在世的藝術家,他們有可繼續創作的能力,所以作品的水準就顯得尤為關鍵。
本報記者 呂靜蓮 北京報道
鏈接
百年字號 十載榮寶
北京榮寶拍賣行是由榮寶齋十年前出資建立的子公司,2003年7月1日改制后引進了南京王朝公司這樣的民營企業資本。歷史悠久的榮寶齋曾經推介過齊白石、徐悲鴻等大師級人物,并對陸儼少起到過首次發掘的作用,與中國書畫的淵源非常之深。有著這樣的背景,榮寶拍賣在書畫資源和作品鑒定上就很有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