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開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進入“后過渡期”,市場將進一步開放。專家建議,要正確把握“后過渡期”對外開放和國際競爭的新形勢,及早做好準備,關注經濟安全。
1月1日,國家再次下調上千種產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由2004年的10.6%下降至10.1%。其中,高關稅保護產品的降稅幅度較大,如葡萄酒的進口關稅從34.4%降至14%。數碼照相機等一批電子電器產品執行零關稅。汽車整車進口關稅降到30%,汽車零部件關稅降到1
3%;今年還取消汽車進口配額管理,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
隨著過渡期的結束,國外大批優質低價農產品競相進入中國市場,加之考慮到目前中國農產品關稅水平僅為世界農產品關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農業經營規模小,大宗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因素,許多業內專家都指出,相對而言,未來幾年農業將是中國入世后最令人擔心的產業。
就現今而言,“后過渡期”的到來,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本已日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給中國經濟的安全運行帶來更大威脅,外貿出口將會面對更多國外貿易限制和貿易救濟措施。數據顯示,近3年來,各國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近120宗。2004年,僅廣東省企業涉案已達25起,超過前兩年案件數量總和,涉及機電、輕紡和農產品等主要出口產品。
北京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后過渡期”的特點包括:市場機會越來越多,開放領域擴大,外商投資領域大幅增加,市場透明度增加,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以及境外貿易保護主義壓力增大等。
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副廳長黃永智在解讀“后過渡期”經濟安全時表示,降低關稅和取消非關稅壁壘可能帶來進口快速增長,如果某些產品進口激增,對國內制造業將造成沖擊。具有競爭力的外資金融、商業、運輸、電信等行業巨頭擴大在華投資,將使缺乏足夠競爭力的國內服務業面臨較大的結構調整壓力。
過去一年的原材料持續漲價也將削弱中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企業出口價格上漲的空間很小,導致企業出口整體盈利利潤水平下降。黃永智提醒說,出口企業應注意自覺遵守中國和出口市場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商業慣例,避免引發貿易摩擦。
“后過渡期”要求中國經濟依照承諾放開市場,這令服務業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開放與安全備受關注。一些研究報告紛紛指出,中國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在商業領域,國際流通業巨頭競相進入中國市場。
有專家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后過渡期”內一些深層次的影響將初步顯現和加深。有些影響表面是對市場的沖擊,實際上反映的卻是中國經濟結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如國有企業效率不高、農業基礎比較脆弱、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不強、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此,后過渡期的應對工作將更復雜、更繁重、要求更高。為從制度上積極應對“后過渡期”的沖擊,中國去年底頒布成品油、商業特許、拍賣管理、汽車金融等一系列法規,汽車貿易等政策也有望出臺。
。ㄐ畔碓矗厚v菲律賓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