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打工應重質不重量
【事件】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最新統計顯示,近幾年來累計有65459名外國人在上海辦理了就業證,其中2004年新辦就業證人數為15573人,比2003年增長40.2%。截至目前外國就業者已達33824人。【點評】與統計數據相反的,是一些媒體報道的內容。據了解,有不少洋打工仔,在其祖國純屬無業游民,無所事事。他們大多從事諸如語言教育、服務業等
職業,利用的往往是母語的優勢。而這樣的打工仔既不懂得教育方法,又沒受過高素質教育的熏陶,更甚者在為人修養方面也有不少問題。
光看統計數據,的確很令人興奮。從為洋人打工到洋人為我們打工,的確能反映出上海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上海國際地位的提升。
但是,更應該從質量上看待問題,我們應該聚攬更多來自國際知名大學或國際大公司的優秀精英,而隨時警惕來中國淘金混日子的無業游民。上海的發展需要洋精英,也要拒絕洋混混。
推進城市化要善待民工
【事件】“希望把這里的真實情況告訴外面的世界,也讓外面的人更多地了解山里的農民,善待民工,多為他們提供幫助,這也是在幫助山區改變貧困面貌”———近日,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河東村來浙民工李建瓊面對記者,說出自己的心聲。【點評】專家認為,中國城市化每年以2%的速度行進并不是一件太樂觀的事情。這意味著每年都有大批的農民被奪去土地,而城市對民工們的投靠卻是那么的不寬容。
李建瓊的話代表了數以萬計的民工的心聲,善待民工才是城市化進程中凸顯城市人性的方式。
如此科技有價否?
【事件】南京大學化學工程系主任張志炳教授于5年前開始攻關“發酵型酒精飲料的脫醇技術”,前后投入幾百萬,終于在近期拿下了關鍵技術“濾膜”的制備。據稱,這項發明實現了“千杯不倒”的神話。大功告成后他開出了3000萬到5000萬元的天價轉讓費。【點評】據了解,當初研究這個項目是因為前幾年,美國哈佛醫學院通過七八年的實驗后得出一個結論:紅葡萄酒中含有長壽因子,長期飲用的話可以延緩人的衰老。我們姑且承認飲酒有益健康,但“千杯不倒”是否還有益健康,那就很難說了。
當然,張教授對這個發明的自信讓人聯系到了中國酒文化,很多干部,是需要通過“酒精考驗”的,所以預期這個發明大有市場也未嘗不可能。
但狂吃海喝之風,無論從健康還是從節儉的角度看,本就是該抵制的,所以巨資投入研究“千杯不倒”的秘方,無論科技成果怎樣驚人,其社會價值總是有點讓人啼笑皆非。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1月28日 第九版)
|